安卓|时隔7年的对决,让我们看到了拍照手机的进化( 二 )


【【【规格对比:摄像头更多更大 , 但也有不少继承点】】】
为了能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新老两款机型的差异 , 我们三易生活根据从公开渠道收集到的信息 , 总结了如下vivo Xshot与vivo X70 Pro影像配置的对比表 。

很显然 , 与7年前的Xshot相比 , 如今X70 Pro最为明显的差异 , 在于后摄从一颗增加到了四颗 。 与此同时 , 四颗不同焦距后置摄像头的组合 , 也赋予了这款影像旗舰机型从超广角到长焦的变焦能力 , 而这是以往仅有单摄的老旗舰显然无法做到的 。 再加上如今在CMOS尺寸、感光设计、对焦能力上的大幅进步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也让我们看到了如今的消费者对于全场景影像能力的需求之高 。
不过除了摄像头数量的增多外 , 审视Xshot与X70 Pro之间的影像设计差异不难发现 , 它们之间其他的区别 , 几乎都呈现出了一种有规律的升级 。

比如早在7年前 , Xshot就在同期的拍照手机中成为了最早强调“光学镜头素质”的产品之一 。 其配备了彼时少见的6P镜头 , 同时还有着放到现在看来也不算小的f1.8光圈 。 而7年后的X70 Pro , 同样也是当前业内少数特别重视光学素质、镜片 , 乃至镀膜工艺的拍照手机之一 。
又比如说 , 7年前光学防抖在拍照手机当中还并不多见 , 因此那时候具备光学防抖功能的Xshot , 已经可以算是同级产品中少见的“高配”机型了 。 而在7年后 , X70 Pro同样也继承了“前辈”对于防抖功能的重视 , vivo打磨了三代的微云台结构在如今的行业中也同样是非常少见、且效果极佳的设计 。
【【【实测:无论体验还是画质 , 7年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说了这么多 , 让我们来看看实际的体验吧 。
首先从最基础的、相机软件本身的体验上来看 , 不得不说7年前的机型在影像功能上与现在的设备相比 , 差异还是相当微妙的 。




Xshot相机的界面和内置的拍摄模式
一方面 , 无论是APP内置的设置选项、功能图标的复杂程度上 , 7年前的机型都显得“简约”了很多 。 Xshot并没有那么多特别细化的拍照模式 , 同时能自定义的设置项目也非常少 。




X70 Pro相机的界面和内置的拍摄模式
但仔细观察Xshot“仅有”的拍照模式会发现 , 它们之中的很多其实又与现在手机里最主要的几个功能 , 有着明确的延续关系 , 比如HDR、夜景模式、背景虚化 , 以及文档模式 。 除此之外 , 虽然7年前的机型并不具备内置NPU , 但其依然拥有“自动场景”功能 , 可以自动识别拍摄场合 , 并进行一些相关优化 。

Xshot样张:楼房 ISO200 f1.8 1/1125s

X70 Pro样张:楼房 ISO50 f1.75 1/143s
那么时隔7年的这两台机型 , 在实际拍摄过程中又会有怎样的差异呢?首先从样张中可以看到 , 7年前的老机型无论在广角还是感光能力上 , 相比如今的产品都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别 。

Xshot样张:楼房4倍变焦 ISO100 f1.8 1/638s

X70 Pro样张:楼房5倍变焦 ISO50 f3.4 1/294s
而在开启变焦功能后 , 新老机型在画质、感光上的差异 , 也就更为明显了 。 可以看到 , 如今的高端拍照手机因为有了独立的潜望式长焦副摄 , 在高倍率变焦时的细节保留能力好了不止一点 。 并且更有意思的是 , 尽管7年前的老机型全程都是基于单摄进行的“变焦” , 但其长焦端的样张与广角端相比 , 已经出现了白平衡的漂移;反而是如今的产品虽然是基于不同的摄像头进行变焦 , 但很明显有进行白平衡一致性的调校 , 反而看起来更像是“单颗摄像头”拍出的效果 。

Xshot样张:添水 ISO200 f1.8 1/50s

X70 Pro样张:添水 ISO172 f1.75 1/100s
到了大光比的场景中 , 7年前的机型与现代拍照旗舰之间更是体现出了有趣的差异 。 一方面可以看到 , 老机型有着更高的ISO、更长的曝光时间 , 但与此同时暗处细节丢失则更为严重 , 这很显然与其CMOS的尺寸和低感光能力不无关系 。 除此之外 , Xshot与X70 Pro在高光部分的处理上也出现了显著区别 , 而这一点 , 也正体现了如今拍照旗舰对于“多帧合成”算法的依赖程度 。

Xshot样张:楼道(HDR模式) ISO151 f1.8 1/106s

X70 Pro样张:楼道(自动HDR)ISO167 f1.75 1/50s
更有意思的是 , 如果手动打开Xshot的HDR模式 , 那么此时它其实也会以“多帧合成”方式进行成像 。 可以看到 , 在这种情况下 , Xshot在高光部分的处理依然不可能比得过X70 Pro , 但前者也并非一无是处 。 事实上 , 它在低光的楼梯处处理就比新机更接近肉眼所见的质感 。 相比之下 , “叠”了更多帧的新机 , 反倒在低光部分显得有那么一点用力过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