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企融合”激发产业新活力

来源:贵州日报
新时代呼唤新经济,互联网时代,产业数字化正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出,要围绕建设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狠抓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推动大数据和十大工业产业、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深度融合,有力促进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数据显示,贵州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以来,已打造形成了305个标杆项目、3262个示范项目,带动5946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正成为引领贵州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工业:智能化改造让企业“脱胎换骨”
2月1日,采访人员在位于贵阳经开区的贵州贵材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到,一根根长方形的铝型材板通过预处理、脱脂、喷绘、固化后,由立式粉末喷涂滑出台缓缓运送到辅助下料的工人面前,工人将成型的铝型材板分拣到操作台上,在传输机床的协助下,1分钟就有35支成型铝材下线,产值可达1900元。
“以前人工操作,一分钟能完成10根铝型材喷绘就算高效了。”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衍雷说,得益于自动化,公司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年产能从1万吨增加到5万吨,产品合格率从以前的82%提升到95%以上。
无独有偶,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生产线智能化的受益者。
该公司董事长席建军向采访人员介绍,2017年,雅光电子按照以主业为轴,往高端化、高技术、高品牌、高品质方向转型的原则,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一条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主机汽车二极管智能化生产线,建立了OE(自动化示范生产线)、PDM(研发数据管理平台)、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改造)、CI(数据采集应用平台)与BI(数据分析平台)等智能制造系统。一条生产线上的员工由38人减至12人,产品产量提升58%,优品率提高33%,经济效益提高了15%。
大数据与工业的融合背后是更高的产能、更有效的劳动。数据显示,2020年全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数达到41.1,比2019年提升1.6,整体融合进程已初步进入中级阶段。
农业:产销智慧对接推动“黔货出山”
“万企融合”激发产业新活力】“这是全省首个整合蔬菜农产品供应端和销售端信息的B2B平台——黔菜网·贵州农产品大数据平台。”
指着屏幕上不断滚动更新的数字,贵州蔬菜集团董事长张文贵对采访人员说,平台现有基地动态、扶贫专区、供应大厅、采购大厅、冷链配送、包装包材、黔城超市、价格行情共8大功能,全省各地的蔬菜种了哪些品种?什么时候上市?在平台上都能一目了然。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分析数据反过来指导生产,从而加强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把产销对接这个纽带真正建立起来。
截至目前,黔菜网·贵州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已覆盖全省88个县(区、市)、3731个基地、315.62万亩,注册用户5994人,线上店铺971个,商品总数230238件,总成交金额达66796万元。
黔菜网·贵州农产品大数据平台只是贵州不断加强农业与大数据融合的案例之一。
近年来,贵州充分利用大数据发展先行优势,在深化农业产销智慧对接、推动农业生产智能化等方面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大数据 农业融合覆盖面不断扩大,各类智慧农业成绩斐然。
“一码贵州”智慧商务大数据平台自2020年7月上线以来,累计入驻企业3.33万家,上线产品7.23万个,完成订单65.77万笔,实现贵州产品销售40.14亿元;“辣椒云”“茶云”“猪联网”“农经云”等一批行业特色平台累计交易额超过70亿元;农产品销售智能终端进入社区,建成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项目327个。
服务业:新业态创造“智慧生活”
“听说今天有专家过来给我们看病,而且来了就不走喽。”“真的假的,我们赶紧过去看看”……在罗甸县茂井镇布江村,听说村里来了大医院的专家,村民纷纷赶往村卫生室,都想让专家给自己瞧一瞧。
来到村卫生室,找了一圈也没看到专家的身影,只多了台电脑显示器。面对满脸疑惑的村民,布江村驻村医生王家语赶紧向大家解释,“大家别急,专家就在显示器里。”
原来,为改善贫困地区老百姓就医状况,贵阳朗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布江村建立了远程互联网医疗点,让当地村民能够“足不出村”享受到省级优质医疗资源,解决贫困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为贵州数字经济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全省在线医疗、线上办公、网上购物、线上旅游、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频频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