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宝宝就医,家长要提前做好准备
文章插图
仍有零星疫情期间,很多家长认为医院不安全,但其实医院已经做好疾病分流,儿科也都会将发热与其他病人分开诊区,不同诊室不同医生,避免交叉感染。
我们希望家长在就诊前做好准备,在就诊过程中,减少人为因素,稍微缓解宝宝候诊时间。
文章插图
1.做好准备再去医院:
- 目前绝大部分医院推出网络挂号、微信挂号的平台,需要提前预约会减少排队时间。
- 尽量选择白天就诊。因为白天安排的儿科医生(普通医生、各种专家)相对比较多,能减少等候时间。
- 一般发热、腹泻等疾病,在有儿科的二级或当地医院都能看,没有必要非去三甲医院或儿童医院,人为增加看病难度。
- 腹泻的宝宝看病,需要化验大便(目前轮状病毒同样有流行)。不要等宝宝到医院,再现等宝宝拉大便,耽误看病时间、增加交叉感染机会,甚至因为等不到大便,还需要二次就诊(回家后有大便再送检,再挂号找医生看,再调整用药)。
- 在就诊前,可以将宝宝整个病情变化记录下来或拍下来/录下来,比如皮疹表现、大便情况、或宝宝肌肉颤抖的情况等,这样医生更好判断;同时将宝宝吃过的药或是在外院的化验单、病历记录都带上;将需要问的问题也记录下来,避免忘记。
文章插图
2.简单明了介绍宝宝病情:
- 如果宝宝只是一个急性病(即生病几天),就目前公立医院就医环境,不允许医生花十几分钟去倾听家长叙述宝宝病情,所以家长要用明确简短语言告诉医生宝宝病情。如“××天前也就是周几(或几月几号)宝宝开始发热,一下就发烧39C(或是一开始低热,就是××度,从什么时候开始高热),吃退热药(什么药名)能退下来,××小时有升上去,到目前为止××小时一烧(或一共发热几次),还有什么症状(如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精神差),吃过什么药,家里或幼儿园有没有接触同样病人。在别的医院做过什么检查(一定要其它医院就诊记录及化验单、用药单等)。
- 在就诊时候,尤其是拿到化验单时,家长要想好问题,快速提问,不要反复提同一个问题,或反复求证,以免耽误后面患儿的就诊。
- 在医生开完药后,跟医生沟通一下用药疗程(即用多长时间药物),用不用复查,多长时间来复查,避免停药过早、疾病反复。
- 如果想得到充分沟通,可以挂特需专家号。特需门诊一般会限制病人数量,所以在特需门诊看病时会与医生沟通时间更长,沟通更充分。对于需要有更多沟通的家长,可以选择特需专家号。
- 在来回医院过程中要带口罩。
- 注意用免洗消毒液清洁双手,尽量避免宝宝手触碰周围环境。
- 回家后要脱掉宝宝全部衣物,给宝宝洗澡,换上干净衣物。
- 陪同宝宝就诊的成人需要全程佩戴口罩,回家后也要彻底洗手、洗澡、更换衣物。
文章插图
4.疾病恢复是需要时间的,一般不需要在1~2天内因为一个病症反复就医
经常在临床工作中碰到宝宝发热或是腹泻,家长恨不得一天3趟跑医院。家长经常会问“宝宝怎么老是发热,退热药吃进去,几个小时怎么又烧起来?”“发热时间太长或太高,怎么让孩子不要再发热了?”“宝宝发热(或腹泻)都一天多了,口服药也不管用(或是说药喂不进去),需不需要输液啊?”……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所有疾病都有发生、发展、好转、痊愈的过程。就拿发烧来说,发热是身体对抗疾病入侵的反应,属于身体正常的防卫机制,只有病菌被控制住(通过药物或自身抵抗力),才有可能不再发热。抵抗力或药物起效至少需要2~3天时间,所以任何病菌感染,不可能在一两天内就能症状消失的。家长要放松心态,如果宝宝在不发热期间,精神好,可以先在家继续遵医嘱服药,观察3天,发热无下降,再去医院就诊。
文章插图
5.遵医嘱服药,尤其是抗生素
家长要秉持“不需要用抗生素时坚决不滥用,但真正需要抗生素时,一定要遵医嘱足剂量足疗程地规范使用。”
有很多家长认为抗生素有很多副作用,当宝宝发热刚好,或症状刚减轻,立刻停掉抗生素;或是医生医嘱抗生素是一天3次,自行更改为一天1次或每次剂量减少,认为这样对宝宝好。这些都是错误的。可能会导致宝宝刚好两天,又发热了,反复就诊经历。
- 宝妈|三个月的宝宝,为何“偏爱”竖抱?抱对了的宝宝更聪明
- 宝宝|18岁女生产下男宝后住宾馆,喂新生儿喝老年奶粉,宝爸去哪了?
- 宝宝|8岁男孩依然在吃母乳,断奶几次都失败告终,对孩子会有影响吗
- 父母|家有懒妈妈,对孩子影响没想到这么大,宝宝:我承受了太多
- 跳跃型|宝宝这些不好的习惯,影响他未来身高!父母别不在意
- 食物|女性在怀孕时,有3种食物多吃会造成体内毒素累积,影响宝宝发育
- 退烧|宝宝发烧会烧坏脑子?这几个退烧误区,宝妈要注意!
- 禁忌品|被称为“幼儿杀手”的食物,影响发育和身高,家长仍在给宝宝吃
- 睡眠质量|宝宝出生“头三年”很关键,家长做好这3件事, 孩子会很聪明
- 瑜伽|妈妈倒立练瑜伽,1岁宝宝笑着跑过来,做出的行为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