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花1000万进口2台取药机器人,是被割智商税?还是我们技不如人?( 二 )



但是机械臂如何识别药物 , 如何准确找到药物 , 药物库存怎么管理 , 怎么和医生下的处方做匹配 , 如何更加高效的进行加药补药发药 , 如何智能运输等等 , 后台是需要一大堆的组件去协作配合的 。
看似很简单的抓药过程 , 背后蕴藏了很多高科技技术 , 比如力感应回馈技术、激光测量技术等等 , 能让机械手高密度智能抓取 , 并且实现零失误 。

零失误这个太重要了 , 要知道药品不同于食品 , 误用不仅不能治病 , 还可能致病 , 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
这块市场还是很大的 , 所以国内也有企业在做这方面 , 比如苏州艾隆科技和上海健麾信息 , 这两家公司是国内门诊药房自动化领域的龙头 。
上海健麾信息公司在医院药房自动化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 , 超过30% 。
公司涉及600余家医院用户 , 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 , 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瑞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知名医疗服务机构都在用他们的产品 。

健麾公司提出的智慧药房项目 , 通过自动发药机、智能针剂管理柜、智能毒麻药品管理柜、智能存取货架等设备 , 实现药房药品的自动化存储、调配和发放 , 提升药品调配效率、缩短患者取药等候时间 。

其中 , 公司研发的D型 , D-mini型 , H型等型号的自动发药机 , 可根据不同的补药方式与发药方式 , 满足不同的使用场景 。
除此以外 , 公司还有全自动细胞毒类药物配置机器人(Cyto)与全自动静脉用药配置机器人(Twins) , 均可凭借机械手按照处方要求进行药物的快速化 , 精准化 , 自动化调配 。
但是实事求是的说 , 国产的故障率和稳定性跟德国进口的还是有所差距的 。
很多设备 , 国内技术做出来没有问题 , 问题在可靠性 。
举例子说 , 大城市每天坐地铁300万人次的话 , 如果地铁售检票系统的可靠性达到99.99%的话 , 那么每天地铁公司就可能收到几百例投诉 , 如果可靠性99.9%的话 , 那每天有可能收到几千个投诉 , 那地铁公司就抓狂了 。

再者对大医院来说 , 使用更加高效的智能发药机器人 , 一年可以节省多少人工费 , 节省病患多少时间 , 算一个东西贵不贵不是光看表面价格 , 而且还要看这套设备可以带来多少价值 。
1000万的东西贵吗?可是它一年就可以创造了800万的价值 , 你还觉得它贵吗?可能一年多就回本了 。
结尾
最后再多说几句吧 。
当今全球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 文化影响力的竞争 , 国际话语权的竞争 , 在某种意义上说 , 都表现为品牌之间的竞争 。

自助取药领域也一样 , 除了需要众多设备及配套软硬件 , 还需要涉及电气自动化、数控技术、软件编程和机械及制造等多个技术领域 。
所以拥有专利数量和质量 , 才真正体现了自动发药科技的最高水平 , 才会彰显了品牌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 。
当然 , 技术的成熟必定需要经过时间的磨砺和经验的积累 。

国外企业发展的早经验多 , 这个不必羡慕 , 我们国内企业只要潜心研发技术 , 迟早也会赶上来的 。
至于说从入库开始到出药 , 都使用机器了 , 那是不是意味着药剂师就要下岗了?
讲真哦 , 机器人的出现是会替代一些工作 , 但是同时它也能创造另一些工作 。
过去马夫消失了 , 汽车出现了 , 而且汽车产业带来了上下游相关的庞大产业链 。
诺基亚消失了 , 智能手机出现了 , 通讯行业出现大量新的机会 , 光手机贴膜就是一个很大的行业 。

药剂师也是如此 , 它本来也不是配药的机器 , 自然会有其它事情 , 日后医药分家 , 药师需求量只会更大 , 就算这个行业消失了 , 也会诞生其他相关行业 , 所以需求量只会多不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