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挑战“不可能”:汉缆如何炼成

来源:人民网-人民视频
电线电缆被誉为国民经济的“血管”和“神经”。如果不说,很多人不知道其实一根根为城市千家万户送电的电缆,也曾像今天的芯片一样,经历过被外国企业“卡脖子”,高端产品和配套附件大量依赖进口,甚至一些关键技术和产品遭遇国外技术封锁。
过去几十年,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实力越来越成为中国线缆行业竞争的关键。正是因为总是敢于自我突破,向高端技术发起挑战,汉缆才能从同行中脱颖而出。
1982年,依靠借来的3000元和牛棚改建的车间,青岛汉河铜铝材厂诞生。这家生产裸电线的厂便是汉缆的前身。虽然条件简陋,但企业内部已经埋下了成长的种子。
“从成立,我们就一直强调两件事,人和技术。”汉缆总经理张林军说。随后十几年里,企业每年都在产品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从裸电线到10千伏、35千伏及以下交联电缆,再到船用电缆……1994年,成立了青岛电缆研究所,研发实力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也步入快车道。
技术实力开始成为汉缆的“招牌”。上世纪90年代末,中海油“慕名而来”故事至今仍是一段佳话。渤海海上油田项目的海底电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之前合作的国外电缆厂商不能按时交货,中海油找到了汉缆。“我们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生产任务并交付用户,产品价格也只有原产品价格的1/3,海底电缆安全运行一年多,用户单位发了感谢信又奖励我们30万元。”张林军介绍,这为汉缆后来成为中海油一级核心供应商奠定了基础。
正是有了这些积累,500千伏产品技术的攻克才变得水到渠成。500千伏超高压电缆技术水平代表着当今电缆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首个填补国内空白的依然是汉缆。2000年前后着手自主研发,历经十余年,在对绝缘材料、生产工艺的反复改良后,终于在2014年的北京海淀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中验证了实力,从此终结了国内电力公司500千伏电缆使用进口产品的历史。
目前,汉缆的高压超高压电缆占国家电网市场份额近40%,国内运行的500千伏城市电网全部都运用了汉缆技术。全国唯一的国家高压超高压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设在汉缆。不仅是电缆、通信线缆、海缆、特种电缆等各种各样的线缆产品,汉缆在电缆配套附件、外皮绝缘材料等领域也在一步步攀登技术更高点,不断打破国外企业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成功挑战“不可能”:汉缆如何炼成】目前,汉缆总计参与40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拥有专利技术14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