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家电行业 , 正在经历一些罕见的变化:一边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 , 一边是利润率
来自行业监测机构中怡康的数据显示 , 2021年的六个月内 , 国内冰箱市场均价累计平均上涨13% , 洗衣机市场均价累计平均上涨11% 。 但与之相对应的 , 行业利润率由2020年的7.8%下降至5.3% 。 也就是说 , 看似利润空间充足、动辄几千元的大家电们 , 原来赚钱并不容易 。 除了少数几个品牌 , 大部分企业做了一门“苦”生意 。
这其中既有家电行业自身的特性使然 , 也有“外行”的竞争者争相入场的原因 。 在智能化概念如火如荼的日子里 , 新锐品牌们颇有群雄“围攻光明顶”、力战家电老巨头的气势 。 破局正成为家电行业各路玩家们的关键词 。
家电行业 , 大象被迫转身
回顾家电行业的发展史 , 一路上的磕磕绊绊不算少:
·2005年 , 家电行业利润率跌至0.61%冰点 , 《经理人》杂志刊文称中国家电产业迎来困境 。
·2008年 , 全球金融风暴导致家电行业产量销量均出现大面积萎缩 , 该年内行业利润增速由33.59%迅速降至个位数 。
·2015年 , 66个中国品牌集中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 , 同期十一黄金周家电大促 , 市场业绩遇冷 。 中国青年网刊文表示“家电厂商正遭遇最近20年以来最暗淡、最困惑、最迷茫的拐点考验和挑战” 。
·2020年 , 疫情使原材料价格单边上涨、消费需求走弱、海运供需失衡 , 家电行业再度走入困境 , 甚至出现营收利润双下滑的局面 。
(图源:万方数据)
2010年以前 , 当时的家电市场由国外品牌主导 , 国内品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内需压力 。 之后几年 , 随着国产品牌的产品力和性价比提升 , 家电行业的格局也开始改变 , 但由于国内品牌始终围绕价格战、渠道战等手段抢占市场份额 , 加上家电制造属于重资产模式 , 与上游原材料价格关系紧密 , 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出现也不足为奇 。
也是在这个过程里 , 家电行业闯进了一批“野蛮人” 。 虽然美的、格力、海尔等巨头依然保持着线下渠道的绝对优势 , 但小米、华为等跨界厂商 , 石头科技、科沃斯、添可等致力于智能化爆款单品的厂商纷纷冒头 。 虽然它们在家电行业的造诣还远不能与老牌厂商相比 , 但却实打实地带来了一定的危机感 。 因为在这个时代 , 消费者观念开始从单纯的实用转向多功能、高颜值、智能化 , 传统的家电三大件冰箱、彩电、洗衣机的话题开始淡化 , 而石头扫地机器人、戴森吸尘器、添可洗地机这些新“大件”开始受宠——哪怕功能没有发生质变 。
【家电业|家电行业被迫“大象转身”,破局出路在哪?】(图源:小米商城的家电页面)
除了
然而 , 从家电行业“遇冷”的历史可以看出 , 家电行业内部要实现自我突破并不容易 , 探索不一定有结果 。 只有部分头部企业的尝试有迹可循 。 2014年 , TCL发布了双轮驱动战略 , 即智能+互联网 , 产品+服务的双+转型战略和全球化发展战略 。 而早在2006年就开始发力全球布局的海尔 , 已经连续13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第一 。
在一个个案例的导向下 , 家电行业的破局道路 , 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
破局:从打开卖家电的想象力开始
解决家电行业的困境 , 需要先跳出传统的家电生产与销售思维 。 如何做到?可以参照半路出家的小米、华为这些品牌 , 没有家电行业基础 , 它们为什么能够快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仅靠代工厂是不可能实现的 , 重点在于定位、产品布局、用户运营以及对应市场策略形成的“组合拳” 。 而在这个基础上 , 家电还能实现从产品到模式 , 一起“走出去” , 完成家电行业的出海梦 。
拥抱智能场景 , 抓住新消费群体
小米为什么从彩电、风扇、空调、机器人到插座乃至开关都要做?华为又为什么要推出“智慧屏” , 直接无视了传统的电视品类?答案或许可以从传统家电行业转型的玩家
- 雷军|透过雷军的小米高端新目标:家电业要重估高端转型的价值和作用
- 耳机|惠普“学精了”!被迫“见招拆招”发布18元智能耳机,小米、联想要“懵”了
- 芯片|家电行业争夺芯片“入场券”,美的造汽车芯片的底气何在?
- 宏碁|今天,我被迫放弃用了八年的移动宽带,投向了联通宽带的怀抱
- 苹果|被苹果无情抛弃,国产电子大厂损失惨重,年亏超19亿被迫转型
- 高通|高通位居第二,海思被迫让出市场份额,紫光展锐正在加速崛起
- 预告|家电业绩预告有喜,格力长虹康佳TCL科沃斯极米火星人飘红
- 洗衣机|家电业一枝独秀! 洗衣机满意度创5年来最高水平
- 美光|美光被迫解散上海高级团队,还想直接带走40人,真的担心中国崛起
- realme|120Hz高刷+65W闪充,为给新旗舰让路,老旗舰被迫退场价格更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