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社交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或者是在做社交产品时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都是难免的,你是如何解决的?作者通过自己6年的社交产品经验,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思考,一起来看看吧。
文章插图
在社交行业待了快6年了,有一些感悟和沉淀,接下来会通过几篇文章写出来,一方面是对过去的一个总结,一方面希望能为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带来一点启发。需要注意的是文中的“社交”特指陌生人社交,和通讯录、社区和社交媒体等没有关系。
文章插图
一、市场层面:盘子不算大,但永远有机会两家头部企业Match Group和陌陌在2020年的总营收为302亿,近几年除了语音直播产品Yalla上市,以及上市未遂的soul,基本上就没有看到其他能打的产品了,同时从需求层面讲,认识异性本身并不是一个很刚的需求,用户群算不上广。但作为目前不多的能靠产品取胜的行业,较低的门槛还是吸引了不少玩家入场。
社交市场有几个特征:
- 人多需求杂,很难被一两个产品满足,社交产品实际上就是用产品去圈一波人,人是本质,而人会有多种属性,进而又衍生出了多种社交需求;
- 社交效率的下降会驱逐用户,当一个社交产品突然涌入大量不同属性用户后,鱼龙混杂,找到同类的效率就会降低,接着就会出现原住民逃离的现象;
- 当其暴露在公众视野后,一群更会撩的“专业”选手就会进场,而这正是恶性循环的开始,最终也会导致普通用户的逃离。
二、需求层面:不那么刚提到社交,很多人会和马斯洛需求层次里的“社交需求”混为一谈,进而觉得这是一个很刚的需求,但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需求层次里的社交需求更多是讲的人的社会性,人很难脱离社会而生活,必然会和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羁绊,像友情、亲情或者爱情。
认识异性确实有可能是为了导向爱情,但是这种需求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有太多可以满足的场景,学校、公司、相亲等等,这些都显得更靠谱,更不要说社交软件实际上是非常低效的一种方式,从sayhi到见面是一段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调动情绪,不断的建立安全感,千辛万苦熬到见面又可能出现“那我走”的情况,总之通过社交软件来获得一段长期的亲密关系非常难,相比之下传统的相亲简直不要太高效。
还有很多人认识异性,或者使用社交软件是为了导向其他层面的需求,比如约、倾诉或者单纯无聊找人聊天,而这实际上并不算是很刚的需求,虽然总能听到很多男性一口一个约x,但实际上真正能约到的是及其少数的,他们相比“专业”选手简直差太远了,那么很多男性为什么乐此不疲,满足幻想罢了。
三、用户层面:会的人会,不会的人是真不会什么人会使用社交软件?
试想一个能言善道、甜言蜜语张口就来的人需要通过社交软件来认识异性吗?
这些人在现实生活中想必身边是不缺的。那么大多数社交产品的用户是谁呢?
是那种不善言辞,不懂得或者不擅长讨好异性的“老实人”,他们还差了一些缘分,所以才会寄希望在社交软件上,但是在需求层面里说了,想要通过社交软件来获得一段长期关系简直太难了,“老实人”想要通关拿到爱的号码牌,难于上青天。
这也是社交产品的局限性所在,很多创始人之所以进入社交领域的初心可能就是想让社交更简单,但是社交产品没有办法改造“老实人”,能改变的只有他们自己。
另一面是“专业”选手的如鱼得水,专业卖酒的,专业搞Pua的。
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头部社交产品陌陌、探探MAU1.2亿、Soul MAU 3.3kw,还有一堆小用户量级的社交的产品,加一块看用户规模不算小。上篇文章说到用户很难在社交产品上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那么为什么社交产品还是拥有不小的用户规模?因为很多人会把自己单身的原因单纯的归结于圈子太小,周围没有合适人选,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交产品确实给了人们希望。
四、一些产品在解决资源获取的问题跟其他的互联网产品一样,社交产品降低了用户获取社交信息的门槛,极大的提高了认识其他人的可能性,但这不代表真正社交效率的提升。
1. 有的产品在制造希望【 狼人杀|做了几年社交产品的一些感悟
- |内存拓展功能千万别开?别听网友忽悠,怕杀后台就得打开
- Windows|Win自带杀软再升级:绕过权限将更困难
- 投影仪|家用投影仪杀出一匹黑马,售价不到两千,却拥有旗舰级配置
- meta|全球第一社交 App ,遭大范围封杀
- 智能手机|十分钟充满电?这款新机杀疯了!
- 杀熟|2022,算法推荐的野蛮生长时代快结束了
- 阿里巴巴|人民日报点名表扬,全球竞赛大杀四方,马云养大8000亿的独角兽
- 秒杀价|「手慢无」3600MHz、RGB电竞内存16GB就卖599元
- 红米手机|卢伟冰出“杀手锏”,除小米外,第二个“靠山”出现,iQOO 9输了
- Google|为让安卓机与苹果一样流畅,ARM替谷歌出手,做了回“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