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生长在没有参与感的家庭,长大后成家也会很晚
童年时期缺乏家庭的参与感,长大后对于家庭的概念会很薄弱。
【心理学:生长在没有参与感的家庭,长大后成家也会很晚】留心观察身边成家比较晚的人,他们意识中对于家庭的观念非常的薄弱,甚至会有排斥。认知心理学派的说法就是,一个人的性格、信念、认知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脑海中对于家庭的观念薄弱,甚至排斥,所以从认知上不愿意过早的建立家庭。导致家庭观念薄弱的原因,最早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由于个体缺乏家庭参与感,以及不良教养方式,导致个体缺乏家庭的观念。
文章插图
缺乏家庭的概念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本能,通过与周围人和环境的互动,来确定自己与当前处境之间的关系。个体在童年经历中,会通过一系列的方式来确定自己与家庭环境的关系。包括向父母寻求爱抚和食物,提出要求,违背指令,参与家庭决策等方式。通过向父母寻求爱抚和食物,来确定自己是否可以信任他们。如果爱抚和食物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么个体就会信任父母。如何缺乏爱抚和食物的供给,个体就会难以建立对父母的信任感。
文章插图
当个体从家庭中走出来,步入学校或者社会的时候,也会通过与周围人和环境的互动,来确定自己与当前处境的关系。如果个体发现,当自己身处家庭环境与身处其他环境中没有区别时,就会导致个体缺乏家庭的概念。比如,个体无论身处家庭还是其他环境,感受到的都是冷落、拒绝、排斥和被抛弃的感觉,那么个体就没有对家庭的概念。再比如,个体无论身处家庭还是其他环境,感受到的都是爱、包容、归属和理解,那么个体同样缺乏家庭的概念。
文章插图
缺乏家庭概念的个体,从认知上就没有建立家庭的观念。在他们看来,无论自己身处怎样的环境之中都一样,既然都一样那么就没有必要建立家庭。从现实分析,多数缺乏家庭概念的情况是,在家庭中缺乏参与感,感觉自己在家庭中像一个外人一样。他们不能从家庭中得到掌控感,自然也没有对家庭的责任感产生,所以他们成长会很慢,成家也会很晚,成家的过程也会很艰难。
文章插图
缺乏家庭的责任
没有参与感,不能对重大问题作出决策,也就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责任来源于决策,这意味着:如果这个决定是由我做出的,那么我也应该对这个决定负责。父母不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也就意味着你在培养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有的父母也会通过象征性征求孩子的意见,其实根本不会理睬孩子的意见,这种做法也会让孩子失去参与感。这样的孩子不仅意识到自己的意见完全没有任何作用,还会意识到父母在欺骗、敷衍自己,孩子也会以相同的方式来对待父母。
文章插图
缺乏家庭的责任,长大后不仅成家晚,而且成家之后缺乏对家的责任感。由于不明白家庭对自己意味着什么,所以没有那么强烈的动机成家。又因为不知道应该对家庭付出怎样的责任,所以哪怕成家之后,也会做出对家庭不负责的行为。归根结底,由于童年时期缺乏家庭的参与感,缺乏对家庭问题的决策,所以导致缺乏对家庭的责任,就好像是一个坐在一边看热闹的闲人一般。
缺乏建立家庭的动机
因为从小缺乏家庭的参与感,所以不明白建立家庭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内心缺乏建立家庭的动机,不仅对于家庭的失望,还源于对亲密关系的失望。童年时期缺乏家庭参与感的孩子,通常他们的父母关系也不是很好。他们不懂得怎么跟孩子相处,也不懂得怎么跟彼此相处。由于在孩子的眼里,看到的是父母之间的争吵和互不信任,所以他们对这种亲密关系感到失望。
文章插图
长大后,由于存在对亲密关系感到失望的念头,当他们和异性相处时,总是觉得不自然,过于拘谨。因为在他们看来,哪怕建立亲密关系,所得到的只不过是没日没夜的争吵和猜疑。缺乏建立家庭的动机,个体的行为就不会朝着建立家庭的方向发展,长大后成家也就会很晚。他们需要漫长的成长过程,直到他们明白家庭的概念、家庭的责任以及建立家庭的热情。
- 宝妈|那个生完孩子没多久,就变成“老太太”的80后宝妈,后来咋样了
- 独生女|女子怀孕2次到预产期后孩子却没有了,老公提疑问才知事情不简单
- 孩子|剖腹产划伤孩子头部,医生很快就会好的,7年后家长找上医院
- 宝宝|18岁女生产下男宝后住宾馆,喂新生儿喝老年奶粉,宝爸去哪了?
- 亲子|无锡新安:美好生活心向往 妇女微家聚微光
- 医生|让宝妈提心吊胆的“上环”,过程到底是怎么样的?可能会有点尴尬
- 济南市律师协会|有说法丨从出生那一刻起,《宪法》就在保护你
- 名师生|海口一幼儿园33名师生感染诺如病毒腹泻:幼儿31人
- 口臭|孩子被嘲笑“嘴臭”,遭同学孤立,医生取出的东西宝妈也说臭
- 医生|5岁女儿总说空调上有“小人”,妈妈以为是谎话,医生她没撒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