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山寨食品渗透下沉市场,新农村需要“新零售”


封面评论|山寨食品渗透下沉市场,新农村需要“新零售”
文章插图
蒋璟璟
大白兔变身小白牛,士力架变身克力佳。近日,采访人员走访昆明新广丰批发市场,发现山寨食品仍然不少。除了各类食品,山寨饮料也随处可见。商户说,这些食品大多销往城郊和乡镇,特别是过年前,一天能卖出上百箱。 (央视)
一款“高仿饮料”,进价七毛钱,拿到市面上就能卖到2到3元。如此利润率,堪称惊人了。由此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批发市场“山寨食品”每天能卖出上百箱。事实上,“山寨食品”的生意由来已久、兴盛不绝,近年来虽经多轮专项治理,但是远未能将之根除。而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山寨食品在下沉市场的渗透,还有愈演愈烈之势。
封面评论|山寨食品渗透下沉市场,新农村需要“新零售”】据相关商家所言,这些山寨食品大多销往城郊和乡镇,特别是过年前发货量很大。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采访人员走访发现,往年昆明火车站附近小卖店随处可见的山寨食品,今年基本找不到……这一现象其实很好理解。毕竟,城市公共执法的力度更大、监管更严,市民的品牌认知、自我保护意识也更到位,这客观上压缩了山寨食品在城里的生存空间。在此大背景下,大量山寨食品由城市流向农村,是必然结果。
我们知道,农村场景下的终端零售,一般都是个体户小商超,其规范化管理、合规经营的程度很有限。这种天然的“渠道优势”,给山寨食品走货提供了可乘之机。山寨食品“价低利厚”,稍不留意还可以假乱真,农村消费者很多时候购买“食品饮料”,都是送礼、宴请所用,故而也就难得糊涂了。其实非但是一般意义上的“山寨食品”,“山寨酒”“仿制酒”在农村语境下同样很是泛滥。
山寨食品持续攻占农村,之于此一方面要从源头卡主,特别是在地的监管部门要对设在城里的大型批发市场严格管理;另一方面,也必然要依赖于农村零售体系、供货模式的现代化改造。以供销链条标准化改造实现商品品质可控,是新农村“新零售”的必由之路。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