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关停相互宝,网络互助大结局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蓝莓财经(ID:ITparty),作者:蓝莓君,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2021年12月28日,相互宝宣布将在2022年1月28日24时正式停运。
数据显示,相互宝大病互助计划成立以来,分摊总金额已达到233.55亿元。从最新公示分摊的信息看,目前相互宝的成员规模达到近7500万人,累计完成71期互助,救助超过17.9万名患病成员。
对相互宝的关停,舆论有两种态度:
一种是惋惜,低门槛互助平台,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低价的重疾保险服务。
一种是愤怒,冠以慈善之名,分摊费用不断上涨,在运行中给用户带来实际上的风险。
当然,因此雀跃的还有部分保险销售和保险公司股民。
难以持续的相互宝2021年,包括小米互助、美团互助和腾讯投资的轻松互助、水滴互助在内的多家网络互助平台先后关停。
2021年10月,银保监发文,对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经营门槛、产品范围及费用控制都有了更为严格的界定,被业内称为互联网人身险“最严”新规。
监管常态化只是催化剂,用户的陆续离开才是根本。在相互宝用户的弃用理由陈述中,分摊金额不断上涨占比最高。从开始的3分钱一期到近7元钱,3年时间,暴涨200倍。
根据蚂蚁集团披露的数据,近70%相互宝成员年收入低于 10 万元,61%成员表示 10 万元以内自担费用带来较大经济负担。这些成员并非传统重疾险业务的目标人群。
以低价甚至免费吸引用户参与,随后逐渐提升费用,这是互联网平台屡试不爽的手段。在相互宝早期,0元加入的宣传铺天盖地,短时间内即获得传统保险难以想象的用户规模。
相互宝以“先保障后分摊”模式运营 ,本期用户分摊上期费用,平台仅收取管理费用。外卖等平台模式之所以得以成功,在于前期烧钱竞争中,薅的是投资人的羊毛,但在相互宝等网络互助平台,被薅羊毛的是用户。
该模式得以成立的前提是:参与人数,尤其是年轻成员的参与人数保持增加。
然而,现实很骨感。相互宝初始阶段的成功,得益于低门槛参与。凡是符合健康告知要求,年龄为出生满30天-59周岁的芝麻分650分以上的蚂蚁会员都能参加。而参加互助的人,每月只需要参与分摊数元费用,就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保障。
在传统保险业务中,不同群体的风险系数不同,保险费用也是不同的。该模式得以运行,建立在将风险不公平地分摊在所有用户身上。
当现存用户认识到这一不公时,就会选择退出,分摊用户减少,直接导致分摊金额越来越高。至此,恶性循环形成,这也是该模式难以持续的根本原因。
相互宝也先后推出大病互助计划、老年防癌计划、慢病互助计划三个独立的互助计划,以实现网络互助分人群,但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
平台模式不能在各个领域复制当互联网进入并重洗各个行业,降低准入门槛,首先被吸引进来的是价格敏感群体。
相互宝在宣传推广中,不断给用户的心理暗示是:便宜的保险。这给用户带来巨大的心理偏差。一边是难以兑现的超高预期,使得骗子之类的骂声不绝。另一边,则是依靠低门槛吸引进来的价格敏感用户,对不断上涨的费用日益不满。
做惯了撮合生意的阿里,选择相互宝这一吃力不讨好的模式,也是想要在互联网保险业务中切下一块蛋糕。
网络|关停相互宝,网络互助大结局】互联网保险行业市场较为分散,市场份额第一的蚂蚁保险近一年促成保费518亿元(2019年7月—2020年6月),在同期国内互联网保险保费收入中占比不足20%。
按照理论设想,保险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效应,未来市场集中度将会持续上升。
在蚂蚁集团,保险业务在营收中的占比不断上涨。在蚂蚁集团8月25日披露的招股书中,蚂蚁集团披露来自保险科技的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稳步增加,从2017年的3.5%提高至2019年的7.4%,达到89.47亿元;2020年上半年,这一比例进一步达到8.4%,即61.04亿元。
但蚂蚁保险本质还是个卖流量的撮合平台。一端连接 C 端用户,另一端与各家保险公司合作,代销各类互联网保险产品,通过从保险产品的成交金额中抽取佣金实现盈利。
2020年,相互宝收到的管理费用为7.29亿元。这在蚂蚁保险业务中占比并不大。难以实现收支平衡的相互宝,但是与其他保险业务结合,培养潜在用户,给商业保险引流,带来了整体的可持续性。
2019年底,南开大学卫生经济与医疗保障研究中心曾对4.2万名相互宝成员进行调查,发现51.5%的人在加入相互宝后,会考虑再购买保险来增强保障。而在非相互宝用户中,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