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灭顶之灾的三大要素:陨星撞地的时间、地点和角度
文章图片
大约6600万年前 , 一度统治地球两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目前的权威解释是 , 因为一颗天外小行星撞地球导致尘埃蔽天 , 酸雨盖地 , 断绝食源的恐龙和众多动植物从此绝迹 。 这个“恐龙杀手”被称为希克苏鲁伯陨石 。
多少年来 , 科学界对恐龙灭绝的研究一直没有停顿 。 那颗“杀手”陨石撞地球的时间、地点对恐龙灭绝至关重要 , 这一点近年来也有不少论证 , 而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声称填补了恐龙灭绝之谜拼图上一个重要空白 。
伦敦帝国理工大学教授柯林斯(GarethCollins)的最新研究表明 , 陨石撞击的角度也至关重要—如果角度增大或减小 , 都不一定导致恐龙绝种 。
文章图片
他在接受采访人员访问时介绍说:“很显然 , 这件事发生地点的地质特性和撞击角度构成了一场完美风暴 。 ”
研究表明 , 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地球后的几个数小时内 , 各种洪荒之力翻天覆地 , 恐龙和地球上其他75%生物彻底灭绝 , 改变了地球的样貌和命运 。
文章图片
纪录片《恐龙灭绝之日(TheDayTheDinosaursDied》里 , 摩根教授(JoMorgan)和格里科教授(SeanGulick)带领的科研团队详细解释了墨西哥湾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ChicxulubCrater)的岩核碎片 , 发现陨石撞击的地点和时机都非常凑巧 。
如果时间和地点不满足条件可能不足以对如此多的恐龙物种造成灭绝性的伤害 。
正因为陨石撞到了墨西哥湾 , 岩层融化 , 石灰岩中硫化物喷射到空中 , 遮天蔽日 , 最后形成漫长的寒冬裹住地球 。
文章图片
他们说 , 如果小行星撞击的位置在太平洋或者大西洋 , 岩层蒸发和硫化物就不会那么多 , 阳光仍可照射到地表 , 恐龙和其他生物仍有可能继续生存 。
柯林斯教授的研究显示 , 陨石撞击地球的角度是导致随后出现的环境灾难长期持续的重要原因;只有极少数物种存活到最后 。
文章图片
他说:“在45至60度撞击的情况下 , 岩石碎屑汽化程度极高 , 融化的岩浆向高空猛烈喷射 , 进入大气层 , 导致重大长久的气候变化 。
“如果撞击的角度较小或较大 , 则进入大气的这些物质数量就会大大减少 。 ”
文章图片
希克苏鲁伯陨石直径12公里 。 它跟地球拥抱时 , 数十亿吨液化和汽化的岩石喷薄而起 , 铺天盖地 , 方圆数千公里旋即盖上了一层岩浆 。
研究人员认为 , 陨石撞击的冲击力相当于10、11级地震冲击波 , 在全球扩散 , 引发湖啸 。 湖啸和海啸类似 , 滔天巨浪滚滚而来 , 湖里所有的东西被浪潮裹挟着上天落地 , 最后成为化石群 。
文章图片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地质学家沃特·阿尔瓦雷兹(WalterAlvarez)和父亲路易斯·阿尔瓦雷兹(LuisAlvarez)2019年与其他同行在PNAS杂志上发表对这些化石的研究结果 , 提出墨西哥天坑很可能就是恐龙终结者的着陆地点 。
文章图片
阿尔瓦雷兹教授说:“我们提出恐龙大灭绝猜想时 , 依据的只是铱元素异常积淀的发现 , 这种沉淀是彗星或小行星的指纹手印 。 自那以后 , 证据越来越多 。 但是 , 发现这样一个死亡现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 ”
研究报告的另一位共同作者 , 曼彻斯特大学的费尔·曼宁(PhilManning)认为 , 塔尼斯化石出土的地方是解开恐龙末日之谜的地方 , 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科考地点之一 。
希克苏鲁伯陨石:改变地球命运的一次碰撞
文章图片
一块巨大的陨石 , 直径12公里 , 撞上地球 , 撞出一个30公里深、100公里宽
随后 , 这个陨石坑底塌陷 , 直径扩大到200公里 , 深度增加了数公里
现在 , 这个陨石坑大部分位于大陆架 , 盖着600米厚的沉积物
在陆地上的那部分陨石坑覆盖着石灰石 , 边缘是一串排列成弧形的天坑
【恐龙灭顶之灾的三大要素:陨星撞地的时间、地点和角度
- 冷空气,气温|12月的开篇全省放晴,冷空气余威尚存
- 桥西区|桥西区关于紧急寻找次密切接触者同空间人员的公告
- 接触者|化德县关于急寻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公告
- 北极和南极——地球上未被开发过的“宝库”
- 哈维尔穿越是真是假,真有平行空间吗?2027年的人类都消失了?
- 10条关于大白鲨的冷知识,幼鲨在母亲子宫里就开始互相残杀
- 格陵兰岛出现强降雨,雨量相当于500个西湖,什么原因导致的?
- 入殓师:因为被尊重而成为人
- 20多张显示世界仍然充满谜语的图片
- 夫妻俩淘来一块石板当咖啡桌用了半辈子,竟是罗马帝国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