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原“链主”|集聚电力装备产业打造创新生态

河南日报客户端采访人员宋敏
11月20日 , 位于许昌的河南源洪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线一片忙碌 , 工人们正按照技术指导书的操作标准赶制一批采集器 。 “这批货按期交付没问题吧?质量一定要保证 。 ”许继电气制造中心副总经理胡丙群来到现场 , 仔细查看生产进度和工艺流程 。
作为许继电气的配套供应商 , 河南源洪电气有限公司从2010年成立后就不断发展壮大 。 “对供货商生产的产品 , 我们严格管控品质 , 整条生产线包括技术标准、工艺流程、检测体系等都帮他们搭建好 , 现场派人指导 , 确保供应链安全高效 。 ”胡丙群说 。
走进中原“链主”|集聚电力装备产业打造创新生态
文章图片
这只是许继集团在河南600余家(其中许昌市230余家)配套企业之一 。 作为我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电力装备产业链“链主” , 许继集团每年对外采购金额达120亿元以上 , 带动省内电气设备及相关零部件制造、有色金属、机械加工、包装运输、精细化工等行业快速发展 。
这么多供应商 , 如何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 加快打造输配电装备制造高端价值链?“许继把管理供应商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来打造 , 将其纳入一道工序实现精准对接 , 有效整合供应商人员、设备、场地资源 , 发挥许继在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方面的优势 , 联合攻关突破瓶颈克服痛点 , 以培育供应商成长壮大 , 支撑整体产品线精准交付 。 ”许继电气制造中心生产物资部供应链管理科科长陈颜蕾说 。
走进中原“链主”|集聚电力装备产业打造创新生态
文章图片
在许继电气柔性输电分公司的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生产车间 , 工人们正在为生产做准备 。 换流阀是直流输电工程的核心设备 , 目前许继集团已为全球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提供了50%的“心脏”(换流阀)和75%的“大脑”(控制系统) 。
电力电子设备离不开冷却系统 , 而为特高压换流阀提供专业制冷的就是从许继裂变出的一家企业 。 今年63岁的于世新曾在许继集团工作30余年 , 如今是河南晶锐冷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公司不少技术、管理人才都曾在许继锻炼学习过 , 有这样一支过硬的骨干团队 , 为我们后续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 ”于世新说 。
不止如此 , 于世新告诉采访人员 , 河南晶锐的企业使命——“让用户充分享受高可靠性、智能化的流体装备和服务” , 也与早期的许继集团一脉相承 。 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 如今除了许继 , 河南晶锐已与西门子、中船、中航等多家公司达成战略合作 , 产品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数据中心、新能源发电、环境工程和清洁能源等多个领域 。
走进中原“链主”|集聚电力装备产业打造创新生态
文章图片
许昌智能继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许继孵化出的又一家企业 , 目前已成为国内一流的智能配用电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宋宽宽认为 , 在“双碳”背景下 , 电力能源发展和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 都离不开电力装备制造产业的产品、技术支撑 。 “我们应抢抓机遇 , 加快转型升级 , 推动产业链创新 , 着力延链补链强链 , 全力服务电网发展建设 。 ”宋宽宽向采访人员展示了该公司研发的“智能光储充一体化系统” , 在传统充电站的基础上配置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系统 , 可形成多元互补的“微电网” , 自发自用 , 余电上网 , 有效提高电网稳定性 。
在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志航看来 , 推进产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 , 最关键的是加快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关键技术攻关 , 全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 “链主”要发挥影响力带动力 , 推动上下游企业加强研发 , 从技术上再造核心优势 , 实现从“组装型”到“研发型”企业转变;瞄准“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方向 , 及国家需要进口电力设备领域布局装备制造 , 努力填补国内空白 , 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 。 “我们正加快培育综合能源、储能、重卡换电、增量配网等多个战略新兴产业 , 力争到2025年‘再造一个许继’ 。 ”任志航信心满满 。
从许昌城东的电气谷到城西的电气城 , 走在许继集团偌大的园区里 , 穿梭于一间间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车间 , 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到当地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强大 。
许继集团产品覆盖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电力系统各个环节 , 横跨一二次、交直流领域 , 带动当地电力装备总产值达到1300亿元 。 当前 , 许昌电力装备产业核心产品本地采购率达50%以上 , 原材料本地采购率达40%以上 , 处于较高水准 , 自足能力较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