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科里科气”是如何诞生的?( 二 )


在省会合肥 , 9月18日 , 2021年“智汇合肥·全球云聘会”启动仪式现场 , 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化身“首席招才官” , 向全球英才发出“合肥之约” 。
热词“科里科气”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图片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后的首个大科学装置——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 。 滨湖科学城供图
——创新 , 离不开区域联动 。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 在创新要素加速流通的背景下 , 与沪苏浙联动创新 , 是必然选择 。
“为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 2020年我们组织实施长三角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16项 , 不断完善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安徽省科技厅厅长罗平说 。
另一边 , 诸如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样的区域联动创新实体 , 越来越多地落户安徽 。
——创新 , 离不开金融赋能 。
创新与资本结合 , 能够发挥乘数效应 。 自去年7月皖仪科技登陆上交所科创板起 , 皖企频频向这一为科创企业设立的板块发起冲刺 。 统计显示 , 截至10月18日 , 在政府的大力引导和真金白银支持下 , 安徽共有14家科创板公司 , 数量位居全国第7 。
挥出一系列大手笔后 , 安徽科创大省的形象愈加丰满 ,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充沛 。
载体联动:厚植创新“丰沃土壤”
政府推动的同时 , 各类创新载体的“百花齐放” , 为这片土地厚植了丰沃创新土壤 。
长鑫存储、新桥电动汽车产业园、大众汽车(安徽)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在国家级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一批注定载入史册的工业项目正加速推进 。
热词“科里科气”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图片
“科创+产业”生态圈的构建 , 为合肥经开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 李长龙摄
合肥经开区 , 素有“安徽工业第一区”美誉 , 也是立足产业发展需求 ,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 。 当然 , “科创+产业”生态圈的构建 , 也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能 。
2020年合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7% ,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7.7% , 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7%……这三项与科创挂钩的数据足以说明 , 这里的产业发展正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
在科创与产业密不可分的今天 , 全省100多个开发区 , 尤其是13个国家级经开区、6个国家级高新区无疑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推手 。
9月18日 , 安徽省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上线 。 虽是线上平台 , 但它赋能中小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走创新发展之路的载体功能却是实实在在的 。
热词“科里科气”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图片
眼下 , 创新已经成为安徽最亮眼的名片 。 图为全国首座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安徽创新馆 。 人民网张俊摄
作为一个由安徽省经信厅牵头 , 政企联合打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 它的上线运行 , 有助于运用市场化手段满足中小企业需求 , 破解它们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不会转、不敢转的难题 。
从小的方面来讲 , 平台为企业创新“插上”了翅膀;从大的层面来看 , 它为安徽抢占智能制造高地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
从另一个角度观察 , 在皖召开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声博会等科技盛会 , 也为安徽汇聚创新要素、扩大创新发展成果、夯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搭建起一个个连接省内外、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坚实载体 ,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
今年4月 , 2021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举行 。 会上共计发布科创成果1043项、集中展示了面向世界前沿科技等四个方面的487件科创成果;60个科技“双招双引”和大院大所合作项目现场签约 , 签约金额282亿元 。
主体带动:龙头“赋能”产业“提级”
10月19日 , 2021合肥全国行业领军企业排行榜正式发布 , 共计11家当地企业在全国同行业综合评价中位居第一 。 梳理后不难发现 , 它们的成功 , 无一不是依赖科技创新 。
近年来 , 皖企在科技创新中主体地位日益凸显 , “主动创新、舍得投入”成为新风尚 。
安徽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 , 今年上半年 ,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所在的皖企投入研发经费161.2亿元 , 同比增长32.9%;拥有研发人员7.6万人 , 同比增长3.7%;企业研发人员人均R&D经费投入21.2万元 , 同比增长27.7%;新产品开发经费76.8亿元 , 同比增长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