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造”钻石公司卖了200亿( 二 )


培育钻石业务可以说是力量钻石的“一招鲜” , 能形成这样的特色 , 靠的是实控人邵增明家族两代人的努力 。
一个“人造”钻石公司卖了200亿
文章图片
力量钻石所处的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 , 是我国超硬材料及制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 人造金刚石微粉产量占全国70% , 金刚石单晶产量占全国一半 , 因此被称为“中国钻石之都” 。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 柘城县诞生了一大批人造金刚石生产、加工企业 。 邵大勇也是那批创业潮中的一员 , 他开了一家金刚石微粉厂 , 之后又开始生产金刚石砂轮 。
2000年儿子邵增明大学毕业后 , 也加入了公司 。 两年后 , 邵大勇父子成立的新源公司 , 是这个家族金刚石业务的起点 。
生产金刚石微粉技术含量、门槛低 , 所以在上下游企业面前没什么话语权 。
邵增明做业务员的时候 , 曾接到了福州一笔订单 , 对方说是要40万克拉(约80公斤)金刚石微粉 。 为了完成这笔大订单 , 他自己拉着小推车坐了27小时绿皮火车到了福州 。
好不容易见了买家 , 结果对方说 , 他们只要10万克拉 , 之所以之前说40万克拉 , 是因为担心货少不给送 。 有了这次经历 , 邵增明下定决定要拓展业务 , 要有硬实力 , 掌握话语权 。
在金刚石微粉、砂轮之外 , 2010年 , 邵增明和母亲李爱真共同成立了力量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要做金刚石单晶和培育钻石生意 , 这是力量钻石的前身 。
邵家父子两个做大企业的过程基本围绕两方面:一是用技术创新 , 向上下游延申;二是买好设备 , 扩大规模 。
由石墨粉、触媒粉等原料制成的石墨芯柱是生产人造金刚石的起点 。 2013年以前 , 由于不具备原材料配比技术 , 力量钻石没有自制石墨芯柱的工艺 。
一个“人造”钻石公司卖了200亿
文章图片
之后 , 通过引进人才搞研发 , 力量钻石在上游掌握了自制石墨芯柱的工艺 , 在下游掌握了金刚石单晶和培育钻石的生产工艺 。 同时 , 公司开始增加设备投放 , 扩大生产规模 。
2017年 , 邵大勇去世 , 家族生意进行了重新划分 。 新源公司的金刚石微粉业务并入力量钻石 , 原有的金刚石砂轮业务留在新源公司 。 邵增明和母亲李爱珍控股力量钻石 , 邵大勇的女儿邵慧丽控股新源公司 。
至此 , 力量钻石形成了金刚石微粉、金刚石单晶和培育钻石三大业务 , 从家庭作坊 , 成了培育钻石行业新星 。
03、满城尽待资本来
虽然靠培育钻石“出圈” , 但力量钻石三大主营业务中 , 培育钻石占比最小 , 金刚石微粉和金刚石单晶才是力量钻石主要业务 。
2020年 , 金刚石微粉和金刚石单晶业务销售额都在1亿元左右 , 分别占比42.4%和41.9% 。 培育钻石业务销售额约为0.4亿元 , 在总营收中只占比15.7% 。
不过 , 跟另外两项业务相比 , 培育钻石售价高 , 所以毛利最高 。
以力量钻石2020年的价格为例 , 一克拉金刚石单晶和金刚石微粉的售价分别为0.2和0.3元;而一克拉培育钻石的售价为273元 。
价格上的天壤之别主要是因为培育钻石对工艺要求更高 , 生产更复杂 。 同样用六面顶压机生产 , 金刚石单柱合成时间一般为20—50分钟 , 培育钻石单柱则需要3—18天 。
2020年 , 力量钻石的培育钻石业务毛利率达到67% , 比另外两项业务的毛利率高出20多个百分点 。
一个“人造”钻石公司卖了200亿
文章图片
跟同行比 , 力量钻石的毛利率也遥遥领先 。 2020年 , 公司毛利率为43.4% , 比中兵红箭和黄河旋风超硬材料业务毛利率分别高出6%、11% 。
随着力量钻石培育钻石业务做的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高 , 售价也在不断提高 。 2018年到2020年 , 公司培育钻石每克拉平均售价从242元增长至273元 , 而今年一季度则飙升至657元 。
虽然生产培育钻石毛利高 , 但由于设备、技术要求高 , 所以前期资本投入很高 , 对资金需求也高 。
2018年—2020年 , 力量钻石培育钻石产能利用率均在96% , 产能不足相对制约了公司发展 。
近1年时间里 , 力量钻石生产培育钻石用的六面顶压机增加了206台 , 公司业绩也得以改善 。
今年前三季度 , 力量钻石营收3.4亿元 , 同比增长1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亿元 , 几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 , 培育钻石产量、销量的增长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