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亿公里外,寿命仅17小时的机器人曾传回图片,令人难以置信( 二 )


这个名为Mascot的机器人外表看起来方方正正 , 重量在十公斤左右 。 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它 , 却肩负着探测小行星的重任 , 携带了照相机、光谱仪、磁力计、辐射计等四种仪器一应俱全 。
3亿公里外,寿命仅17小时的机器人曾传回图片,令人难以置信
文章图片
Mascot机器人
虽然肩负重任 , 但Mascot只有短短17个小时的电池使用寿命 。 在这短暂的17个小时里 , 它需要对“龙宫”的地形地貌进行测绘 , 并了解其内部结构和特性 。
最后将所有的有关数据传回隼鸟2号 , 同时为隼鸟二号确定一个便于其作业的方位 。 17个小时 , 对于地球来说只是平平无奇的一个昼夜 。
但对于直径只有900米左右的小行星“龙宫”来说 , 却早已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昼夜更替;此期间 , Mascot圆满完成了它的任务 , 用它的有效荷载仪器和摆臂不断工作着 , 为地球传回了大量具有科研价值的参考图片 。
3亿公里外,寿命仅17小时的机器人曾传回图片,令人难以置信
文章图片
隼鸟2号
难以置信的图片
然而 , Mascot传回地球的图片却让科学家难以置信 。 在“龙宫”表面 , 一片荒芜寂静 , 其地质结构就像是被磨成粉末的碳 , 遍布岩石灰尘 。
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 就像宇宙本身一样充斥着孤独与寒冷的死寂 。 难以置信之余 , 不仅让人类思考起自己在宇宙之中的处境和意义 。
根据数据资料显示 , “龙宫”是一颗逆时针旋转的菱形星球 , 形似旋转陀螺 , 其密度非常低 , 且充斥着多孔间隙 , 约百分之五十的体积都是空的 。
3亿公里外,寿命仅17小时的机器人曾传回图片,令人难以置信
文章图片
“龙宫”是一颗逆时针旋转的菱形星球
就像是由碎石堆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 , 其质地和落在地球上的碳质球粒陨石十分接近 。 除此之外 , “龙宫”表面还存在另一种色泽质地明亮光滑的陨石 。
这些数据表明 , “龙宫”极有可能是由两颗小行星拼接合并而成 。 据科学家推测 , “龙宫”的陀螺形状可能是它早期形成时期 , 由快速旋转变形导致的类似于赤道脊的遗留物 。
在其地表 , 因热变形而部分脱水的含水矿物质无处不在 。 因此 , “龙宫”可能起源于大约四十五亿年前太阳系诞生初期的母体 , 而小行星表面的水合矿物质则由于母体内部经历剧烈的岩水反应 。
3亿公里外,寿命仅17小时的机器人曾传回图片,令人难以置信
文章图片
小行星“龙宫”可能是两颗小行星拼合而成的
又过了十亿年 , 一次大碰撞使母体破裂 , 碰撞同时产生的碎块重新堆积为若干个碎石堆 , 也就是分裂为数个小行星 , 除了“龙宫” , “波兰”星和“欧拉利亚”星都极有可能与其来源于一个母体 。
除此之外 , “龙宫”还让科学家感到困惑的是 , 其表面缺乏尘埃层 。 按理来说 , 小行星经过多次碰撞表面会积满尘埃 , 但“龙宫”表面的尘埃却只有薄薄一层 , 远不及应有的分量 。
3亿公里外,寿命仅17小时的机器人曾传回图片,令人难以置信
文章图片
小行星“龙宫”表面有很多碎石
据推测 , 其尘埃层缺乏的原因有三 。 一是因为太阳辐射的电磁力使尘埃脱离行星表面 , 二是因为“龙宫”内部可能存在易挥发气体 。
这使得行星在靠近太阳时就会把这些气体释放出来 , 吹走尘埃 。 三是“龙宫”飞行过程中的震荡导致其表面的尘埃通过多孔间隙渗入了内部 。
为了继续弄懂“龙宫”的本质以及表层岩石的价值 , 2019年日本再次将隼鸟二号着陆于“龙宫”之上 , 用以采集人造陨石坑里从地底喷出的物质 , 来验证科学家对于它的种种猜想 。
3亿公里外,寿命仅17小时的机器人曾传回图片,令人难以置信
文章图片
小行星“龙宫”表面有很多碎石
探索太空的未来发展道路
在Hayabusa2计划的全过程里 , 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没有任何人类直接参与太空探索的一次任务 , 全都是借助机械科技来对“龙宫”进行探索的 , 甚至还为此研制了寿命仅有17个小时的探测机器人 。
那么 , 这些任务为什么不能让人类亲自前往太空进行探索呢?人类的自主思维不是比机械思维更为灵活吗?
虽然科学家们对于人类亲自勘探行星的愿景十分强烈 , 并做出了空间站和月球登陆等大胆的尝试 。 但事实上 , 人类现目前的科技发展程度和水平还远远不足以支撑其随意探索行星 。
对于目前的航天事业来说 , 尽管它已经是人类科技天花板的聚集体 , 但空间站研发和维护成本太过高昂 , 太空和行星环境的危险程度都无法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