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粒子11︱赵忠尧,首次次发现反物质对效应,为啥没获诺奖?( 二 )
但是描述电子的自旋只需要两个分量 , 但是狄拉克的方程却导出了四个 , 而且还出现了负能解 , 负能解描述的是负能量电子的运动 。
文章图片
负能量这是什么鬼?完全没见过 ,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忽略这个没有物理意义的解 , 但狄拉克不一样 , 它的物理直觉告诉自己 , 这个解可能还真有物理意义 。
文章图片
其实出现负能量的问题 , 并不是狄拉克首先遇见的 , 在爱因斯坦描述物质携带能量的公式中 , 能量那一项有个平方 , 这也意味着能量可能具有正负 。 那正能量最低值就可以是MC2 , 负能量最大的值就是-mc2 , 正能量世界和负能量世界中间有一个宽度为2MC2的间隙 。
由于爱因斯坦的这个方程完全就是描述经典世界的方程 。 经典世界中的宏观物质它是连续运动的 , 不可能通过连续运动越过中间这么宽的能隙 , 所以当时人们就忽略了这个负能量的解 。
但是量子世界不同 , 它是间断性的 , 随着波函数的扩散 , 粒子喜欢神秘的跃迁 , 越过能隙也是有可能的 , 所以狄拉克就算了一下 , 这原子中的电子是有一定的几率会在10^-8秒跃迁到负能级的 。
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 , 那后果非常严重 , 氢原子的电子就会一瞬间消失掉 , 跑到负能量的状态上 , 整个物质世界都会崩溃掉的 。
文章图片
所以狄拉克觉得不能回避这个负能级了 , 因此它就要解释为什么电子没有跑到负能级上?为了解决这个困难 , 狄拉克就想到泡利的不相容原理 。
这个原理说的是 , 两个全同的费米子 , 不能待在同一空间 。 由于电子的是费米子 , 因为它的自旋是1/2 , 所以在原子的空间中不存在两个量子态相同的电子 。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电子没有跃迁到负能级了 , 因为负能级的轨道都已经被具有负能量的电子填满了 , 所以正能量的电子跃迁不下去了 。
这样的解释就意味着 , 如果我们给这个负能量电子提供以能量 , 它们就会被激发到正能态 , 这是由于一个电子跑了 , 那在真空中就会出现一个空穴 , 这个空穴就相当于一个正能粒子 , 但是它的电荷和电子相反 , 质量和自旋以及所有的性质都和电子一样 , 它就是正电子 。
文章图片
这就是狄拉克对正电子 , 或者是反物质的预言 。 大约就在同一时间 , 我国核物理方面的鼻祖赵忠尧 , 他在加州理工大学跟过密里根 , 在卡文迪许实验室跟卢瑟福一起工作过 , 1931年回国 , 为祖国效力 。
就在1930年的时候 , 赵忠尧当时正在用高能γ射线轰击物质 , 观察物质对γ射线的吸收规律 , 他就发现了一个反常的现象 , 物质经过伽马射线撞击以后 , 会朝着不同的方向辐射出一个能量为0.5Mev的γ光子 , 不仅反向是随机的 , 辐射出来的γ光子的能量也是确定的 。
文章图片
这个现象不能用伽马光子与核外电子的散射来解释 , 更像是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 , 当时就把这个过程叫做反常核吸收现象 。
这是赵忠尧首次发现的 , 所以也叫赵忠尧特征辐射 , 后来很多的同行都发现了这个现象 。 到了1932年 , 美国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在山上研究宇宙线的时候 , 就在云室中发现了狄拉克预言的正电子 。
云室我们之前说过 , 它可以显示粒子的径迹 , 我们在把云室放在磁场中 , 根据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 , 我们就能看出这个粒子带正电还是负电 , 还能算出粒子的电荷 , 质量之类的信息 。
所以安德森只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确认了这是正电子 , 就是狄拉克预言的反物质 。 正是因为这个工作安德森获得了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家 。
文章图片
正电子发现以后 , 人很快就对赵忠尧特征辐射做出了解释 , 这就是狄拉克所说的 , 给真空赋予能量 , 会从真空中激发出一个电子 , 产生一个空穴(正电子) , 随后电子又落回到空穴 , 也就是电子和正电子湮灭就变成了两个光子 , 之所以是变成两个光子 , 而不是一个光子的原因是 , 两个光子可以朝着相反的方向射出去 , 这样就能保证不仅能量守恒了 , 动量也守恒了 , 那之所以每个光子的能量是0.51Mev , 其实这就是一个电子的质量 。
- 基本粒子16︱一大批无法解释的粒子现身—奇异粒子
- 基本粒子15︱四种基本作用力和四类基本粒子
- 漫画揭骗︱大话三国之刘备炒股记
- 粒子物理13︱标准模型为什么说中微子没有质量?中微子振荡是啥?
- 基本粒子9︱核电荷数如何测量?莫斯莱发现原子序数
- 基本粒子7|如何知道α粒子就是氦核?放射性的发现和研究
-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编辑/菠菜的星空排版/星空下的小鱼最近一年|星空行研︱搭上了新能源的快车,稀土还能涨吗?
- 十四运吉林选手传捷报 赵忠尧获男子拳击63公斤级铜牌
- 宇宙15︱中性原子诞生为啥用了38万年?微波背景为啥是黑体谱?
- 宇宙14︱如果重元素是氢元素合成的,那最初的氢元素是怎么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