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往的生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图摄影:张斯捷
今年4月以来 , 一群野生亚洲象突然向北迁徙 , 经数月长途跋涉 , 最终在人们沿途“护送”下成功迁回原来的栖息地 。 这一事件吸引了全民的眼球 , 也给我们开辟了一个观察中国自然保护工作的窗口 , 让亚洲象这个物种成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最好展示 。 (目前中国亚洲象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的180头增长至300头 , 数量上有了大幅提升)
文章图片
撰文、摄影:兰庆伦
“老象出来了!走 , 去漫滩看老象!”一辆面包车被一家人挤得严严实实 , 老老小小穿戴整齐出发去看野象 。 车费40块钱一个人 , 200块可以包车 。
这是发生在6年前的一个场景 。 2015年玉米成熟时节 , 普洱到江城沿途公路边不远的江滩上 , 每到下午5点 , 都会有十多头不怕人、不避车、浑圆巨大的野象准时出现 。
文章图片
本图刊登于2015年8月刊
与之一河之隔的另一条路上 , 此时必然是挤满围观野象的人 , 这种景观会持续大概一周 。 当时人们并未想到 , 后来“象出没”成了常态 。
文章图片
本图刊登于2015年8月刊 , 亚洲象记忆力好 , 智商也较高 , 它们碰见玉米会剥皮食用美味有营养的部分 。
文章图片
本图刊登于2015年8月刊 , 人们请来职业驱象人用烟花炮仗驱赶践踏庄稼的野象
文章图片
本图刊登于2015年8月刊 , 炮仗燃爆后 , 象群在母象带领下井然撤离
在菩萨的座下 , 大象是吉祥平安的象征 。 但真实的野生亚洲象呢?过去可能因为多年的猎捕 , 导致它们数量稀少 , 并且不得不隐蔽于丛林;如今得益于多年全力有效的保护 , 它们重返旧有栖息地 , 再次进入更多人的视野 。
文章图片
刊登于2021年10月刊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亚洲象在田地中觅食
在普洱一带 , 本地人习惯把野生亚洲象称为“老象” , 大的叫“大老象” , 小的叫“小老象” 。 一开始我听着有些不习惯 , 好端端的大象都被叫老了 , 但看着再小的野象也是一脸皱纹 , 再加上稀疏的体毛 , 似乎也无法反驳 。
文章图片
野生亚洲象对生活环境要求很高 , 首先要具备亚热带、热带气候条件;有山有水、宽阔富饶的河谷地带是它们的理想之地 。
文章图片
亚洲象的长鼻子实际是鼻子和上唇的延长体 , 由4万多块肌肉组成 , 有丰富的神经;它们会用鼻子和前肢配合 , 将沙土甩在身上 , 除了防暑降温 , 还能稳定情绪 。
文章图片
由于生活地区炎热 , 亚洲象经常泡在水里
在云南 , 野生亚洲象受到了最好的保护 。 当地人的保护意识都很强 , 国家林草局的护林员村村寨寨都有 , 野象的一举一动都会被通报 , 村民发现野象也会马上报告 , 转圈式地让着野象 。 每天先看天气、节气和野象信息 , 再安排是否出门劳作 , 构成了新的乡村生活秩序 。
文章图片
本图摄影:夏德锐
文章图片
曾有一些地方的居民因不堪大象频繁取食 , 将原本的甘蔗地改种茶叶、辣椒等亚洲象不会取食的作物 。
本图摄影:夏德锐
野生亚洲象是以母象为统领的家族式群居动物 。 一般8至18头为一族 , 多的族群能达到20多头 , 家族成员相对固定 。 象群族长通常是壮年雌象 , 大概25到40岁 , 身材高大、沉稳聪慧、富有经验 。 它是象群最高管理者 , 决定象群去向 , 在哪里吃 , 在哪里休息 , 肩负象群的安危和生存重任 。
- 冷空气,气温|12月的开篇全省放晴,冷空气余威尚存
- 桥西区|桥西区关于紧急寻找次密切接触者同空间人员的公告
- 接触者|化德县关于急寻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公告
- 北极和南极——地球上未被开发过的“宝库”
- 哈维尔穿越是真是假,真有平行空间吗?2027年的人类都消失了?
- 10条关于大白鲨的冷知识,幼鲨在母亲子宫里就开始互相残杀
- 格陵兰岛出现强降雨,雨量相当于500个西湖,什么原因导致的?
- 入殓师:因为被尊重而成为人
- 20多张显示世界仍然充满谜语的图片
- 夫妻俩淘来一块石板当咖啡桌用了半辈子,竟是罗马帝国的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