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阿佤山多次出现“狜”,脸跟人相近,古人类学家推测是合趾猿( 二 )


云南阿佤山多次出现“狜”,脸跟人相近,古人类学家推测是合趾猿
文章图片
胡老三立刻起床 , 赤脚追了过去 , 一个全身长毛的“狜”夺门而去 , 还把竹楼板踩烂了几处 。 胡老三回屋后十分纳闷 , 赶紧加固了门闩 , 才爬上床 , 一直到天亮 , 他都吓得没敢再睡觉 。
没过两天 , 屋里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 一个1.9米高的“母狜”站在离床头不到2米远的地方 , 它的头顶到屋顶 , 浑身毛茸茸 , 正伸开两手朝他扑了过来 。
胡老三气急败坏 , 用尽自己全身的力气 , 一拳朝“母狜”的脸上打去 , 却打了个空 , 他顺手取下墙上的柴刀 , 准备与“母狜”拼命 , “母狜”这才恋恋不舍地走了 。
第5天晚上 , 胡老三刚刚睡下 , 就听到楼下猪叫 , 他赶紧起身下楼 , 让他大吃一惊的是 , 昨晚那个“母狜” , 从他家猪栏中拖着一头100多斤的猪 , 慢慢走进屋后的林子里 。
05猎手亲眼见4头“母狜”洗澡 , 一个“母狜”中箭 , 被“公狜”背走??
据说 , 诺恩村的猎手李开业还亲眼见过“母狜”洗澡 。 1991年6月的一天下午 , 他正与3名同村村民外出打猎 。 途经河边时 , 他们隐约听见一阵嬉笑声 , 于是上前一看 , 结果发现4个披着长发的“母狜”正在河里洗澡 , 形体与人相似 , 皮毛呈棕色 , 它们还互相用毛茸茸的手掌擦着背 。
云南阿佤山多次出现“狜”,脸跟人相近,古人类学家推测是合趾猿
文章图片
一个20来岁的村民对准其中一个“母狜”就是一箭 , “母狜”中箭 , 在水中挣扎了一会儿就死了 。 然而让人吃惊的是 , 树丛中突然冲出了4头身材魁梧的“公狜” , 它们捡起石块向李开业他们砸了过来 。
无奈 , 它们也许怕猎人的弓箭 , 在其同伴的掩护下 , 一头高大的“公狜”从水中背起那头被射死的“母狜” , 走进了森林 , 眼里还流露出仇恨 。
06阿佤山多次出现“狜” , 脸跟人差不多 , 有喜怒哀乐 , 会哭也会笑??
阿佤山区的确是一片神秘的土地 , 在这里的佤山村寨中 , 上面这样关于“狜”的传说还有很多很多 , 有许多村民都声称亲眼见到过“狜” 。
云南阿佤山多次出现“狜”,脸跟人相近,古人类学家推测是合趾猿
文章图片
根据村民的描述 , 这里的“狜” , 其实就是所谓的野人 。 它们分两种:一种是小“狜” , 另外一种是大“狜” 。
小“狜”脸跟人差不多 , 额头上有皱纹 , 耳朵与鼻子都跟人差不多;它们个头小 , 一般在1.2-1.6米之间 , 重不到100斤 , 有个约2厘米长的尾巴;除头发外 , 全身毛发稀疏 , 多呈灰黑色 , 毛细软 , 脸毛麻色 , 脚毛发黑 , 背上还有一条深棕色的毛 。
大“狜”身材魁梧 , 一般身高在2米左右;脸上大下小 , 长形 , 嘴巴略突出 , 两颗大门牙有人的手指那么宽 , 耳朵比人的要大一些 , 额头有毛 , 整个面孔十分像人;腿又粗又长 , 大腿有饭碗粗 , 小腿细 , 走路无声;身体很胖 , 腰粗 , 屁股肥大;浑身是毛 , 毛发长 , 呈现棕红色 , 背上毛很多 , 胸前毛少 。
不管大“狜”还是小“狜” , 它们像人一样 , 都有喜怒哀乐 , 会哭也会笑 , 还十分怕羞;它们还会相互关照 , 如果同伴遭遇不测 , 大伙都会去帮忙;它们喜欢在地面上生活 , 也会下河捉鱼 , 还能搬运树干;它们有一个特定的生活习惯 , 那就是到了7-9月份 , 都出来寻找配偶 。
07中国科学院组织考察队前往调查 , 仅抓到2只长臂猿??
阿佤山区自从1960年传出有“狜”出现后 , 吓得村民都不敢前往山上种地 。 当地政府出面恳请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与昆明动物研究所来帮忙调查 。
1962年初 , 吴汝康院士带领8名专家组成了云南阿佤山野人考察队 , 在阿佤山密林中 , 背着干粮 , 走访了3个多月 。
云南阿佤山多次出现“狜”,脸跟人相近,古人类学家推测是合趾猿
文章图片
调查队员访问时 , 了解到距离县城一百多公里的培秀村 , 多年前有人打死过一头“狜” 。 考察队立刻前往 , 找到猎杀过“狜”的第六代后人汉昌 。 结果在他家里 , 除了那支火枪枪管外 , 没有发现任何与“狜”相关的东西 。
由于阿佤山区传说出现“狜”的地方没有公路 , 调查队员只好乘车在周围转了转 , 遇到可疑的地方 , 就派几个年轻人走进原始森林边上四处看看 , 连一根“狜”毛都没找到 , 最后仅抓到2只长臂猿 。
但是所有目击者没有一个说“狜”像长臂猿 , 有个猎人还嘲笑说 , 如果我们猎人连长臂猿都分不清 , 那不如死了算了 。 最后 , 这次考察无果而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