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裂变未发现之前,爱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巨大能量的?

爱因斯坦是近代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 , 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狭义和广义相对论了 , 其中狭义相对论将物体的运动与时间和空间进行了统一 , 在惯性参照系中将时空视为平直和各向同性的 , 并且以光速不变为基本前提之一 。 而广义相对论是在狭义相对论的基础上 , 将物体的运动拓展到非惯性参照系中 , 将引力和惯性力等效 , 确定了物体的运动遵循在引力场中沿着测地线运行的基本规律 。
在核裂变未发现之前,爱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巨大能量的?
文章图片
另外 , 我们还非常熟悉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 , 即E=m*c^2 , 这是科学界第一次将物体的质量与所具有的能量进行了统一 , 并且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 , 那么这个公式是怎么来的呢?其实 , 这个公式也来自狭义相对论 。 基本狭义相对论关于物体在不同惯性参照系的运动特征 , 运用洛伦兹变换 , 可以推导出若干重要的推论 , 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尺缩效应、时间膨胀效应、质增效应等 , 它们分别表达的是 , 在物体运动所在的参照系内 , 由于物体的运动 , 对空间、时间和质量方面的影响程度 。
在核裂变未发现之前,爱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巨大能量的?
文章图片
这里重点说一下质增效应 , 通过洛伦兹变换 , 一个静止质量为m0的物体 , 当它的运动速度为v时 , 其运动质量m则会在m0的基础上发生相应变换 , 二者的换算关系为:m=m0/(1-v^2/c^2)^(1/2) 。 从该表达式可以看出 , 当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 , 则物体的运动质量就会越大 , 当速度达到光速时(有静止质量的物体运动速度不可能达到光速) , 则该物体的运动质量就会趋向于无穷大 。
在核裂变未发现之前,爱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巨大能量的?
文章图片
在此基础上 , 运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 , 可以推导出:
dE=F*v*dt=v*dp=v*m0*dv//(1-v^2/c^2)^(3/2) , 在此基础上将该式进行积分 , 最终可以得出E=m*c^2-m0*c^2 , 该式的含义表达的是物体在不同的惯性参照系中 , 其所具有的能量与质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 有很多人对质能方程都有所误解 , 认为一个物体拥有质量 , 按照质能方程 , 就能转化为相应的质量 ,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 质能方程所表达的是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 而不是转化关系 , 这一点很重要 。
在核裂变未发现之前,爱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巨大能量的?
文章图片
不过 , 在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 , 当时的科学界还并未发现原子核内部的准确结构 , 确切地说都还没有发现中子的存在 , 直到狭义相对论提出后10多年 , 才由查德威克通过α粒子轰击方法首次探测到原子核中的中子 。 到1938年的时候 , 德国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应用中子轰击铀原子 , 从而首次发现了重元素的核裂变反应 , 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有大量能量的释放 。 不过 , 当时的科学家在重复做该实验时 , 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 , 那就是铀原子在核裂变时 , 反应前后的总质量是不一样的 , 在排除所有的误差之后 , 依然是生成物质的总质量小于参与反应物质的总质量 。
在核裂变未发现之前,爱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巨大能量的?
文章图片
科学家们对此现象绞尽脑汁 , 甚至有的科学家还严重怀疑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 不过有科学家认为 , 在反应的过程中肯定发生着某种现象 , 使其带走了一部分的质量 , 在这种猜测的基础上 , 人们想到了上述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方程 , 应用“亏损的质量以能量形式释放出去”这样的结论 , 从而合理地同时解释通了大量能量的释放以及质量亏损这两个问题 。 在爱因斯坦质能方程的指导下 , 科学家们又进一步深入研究了重核裂变的产生机理 , 从而原子核内部的秘密好像一下子被打开了 , 推动了现代核物理学的飞速发展 , 原子弹不久之后也应运研制成功 。
在核裂变未发现之前,爱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巨大能量的?
文章图片
回过头来 , 我们再来看一下核变过程的质量亏损问题 , 以质子与中子核聚变成氘为例 , 按照质能守恒定律 , 反应前后的总能量对应关系为(m质+m中)*c^2=m氘*c2+hv*c^2 , 继而我们可以得出m质+m中=m氘+hv , 其中h为释放能量载体-光线的频率 , v为运动速度 ,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核变过程中所变化的质量 , 全部转化为光子的运动质量了 , 整体反应系统中的质能总量并没有发生改变 。
在核裂变未发现之前,爱因斯坦是如何知道原子核中有巨大能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