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长安沣西客省庄西周夯土基址发掘报告( 三 )


尊有二件 , 均为T4夯土中所出 。 一件为泥质灰陶 , 大口 , 折沿而短 , 直颈有肩 , 以下残缺 , 肩上有一周斜行绳纹 , 口径30.2厘米(图九,12) 。 另一件也是泥质灰陶 , 大口 , 宽沿平折 , 束颈 , 有肩 , 肩部有棱 , 以下残缺 , 颈部抹光 , 口径28.4厘米(图九 , 14) 。
豆一件 , 出于T4夯土中 , 仅残豆柄部分 , 泥质红褐陶 , 柄较粗 , 器表磨光(图九,3) 。
盘一件 , 出自T4夯土中 , 夹砂红褐陶 , 口部已残 , 平底 , 有三个扁矮足 。 底部及足根有烟黄 , 似为炊器,盘底径36.2厘米(图九 , 15) 。
生产工具有:
陶压锤三件,均出于T20夯土中oT20:1为泥质灰陶 , 略呈三角形 , 表面光滑 , 作弧形,背面有隆起的宽鎏 。 长8.4、高6厘米(图一0,7) 。 T20:2器形相似 , 长6.2、高4.3厘米(图一0,4) 。
陕西长安沣西客省庄西周夯土基址发掘报告
文章图片
陶弹丸一件出于T11夯土 , 泥质红陶 , 直径1.8厘米(图一0,3) 。
铜镞二件 , 分别出于T8、T9夯土中 。 T8:l箭脊为四棱形 , 两翼残损 , 尖锥铤 , 长4厘米(图一 。 ,5) 。 T9:l镰锋及铤部残损 , 两翼锋利 , 残长2.5厘米(图一0,6) 。
骨镞二件 , 分别出于T2、T8夯土中 。 T2:l圆柱形 , 镰锋钝尖 , 尖锥铤 , 长6.7厘米(图一O,1) 。 T8:2器形同上 , 镰锋略残,镰身上刻有一行数字符号(图一O,2),器残长5.7厘米 。
卜骨一件 , 出于T18夯土中 。 T18:2背面残存半个圆钻 , 未灼 , 残长5厘米(图一0,8) 。
四、四号夯土基址的年代
压在汉代文化层之下 , 基址的北界又被西周晚期灰坑H1打破 , 由此可以推定四号夯土基址的下限不晚于西周晚期的四号夯土基址的下面 , 叠压着西周早期的灰坑 , 夯土基址本身也包含了较多的陶片 , 其中的侈口联裆深腹鬲、敞口深腹篡、宽沿深腹盆、菱形印纹小陶盆、粗把磨光豆、敞口尊等特征都较明显 , 可以确认是西周早期的遗存 。 由此可以推定四号夯土基址的始建年代不早于西周早期 。
换言之 , 四号夯土基址有可能建于西周早期的后段或西周早中期之交 , 而毁弃于西周晚期的前段 , 前后约百余年 。
五、沣西客省庄西周芬士基址
建筑群的布局及其常义
客省庄四号夯土基址并非是一座孤立的建筑基址 , 而是附近若干基址组成的一群建筑基址中的一个,是规模最大的一座 。
1977年至78年 , 我队曾在四号夯土基址之西发现并发掘了三座西周时期的夯土基址 , 分别编为一、二、三号夯土基址① 。 一号夯土基址在四号夯土基址的西南约60米 , 基址为长方形 , 东西残长22、南北宽7.3米 。 二号夯土基址在四号夯土基址的西南约30米 , 这个基址破坏严重 , 形状不清,残存部分东西9.3米、南北1.65米 。 在二号夯土基址之北约25米的断崖上 , 暴露两段管道 , 由一端粗一端细的陶水管套接而成 。 三号夯土基址在四号夯土基址正南约15米 , 与一号夯土基址在东西一条直线上 , 两者相距约65米 。 三号夯土基址破坏也较严重,基址东部略作方形 , 东西残长20、南北宽18米 , 西部呈长条形 , 东西残长12.5、宽1.7-2.1米 , 似是一条廊道 。
一、二、三号夯土基址的地层情况和四号夯土棊址是相同的 。 如一号夯土基址被西周晚期灰坑打破 , 骂夯土基盅如罡文所述压住了西周早期灰坑 , 由此 , 可以确定盘四处夯土基址是同时的一组建筑群的遗存 。
为了进一步了解客省庄附近的西周夯土基址的分布情况,我队于1982-84年在客省庄和马王村之间进行了普遍的钻探 , 又发现十多处夯土基址 , 它们都压在汉代的堆积层之下 , 可能都是西周时期的建筑遗存,其中较大的有九座,编号为五至十四号夯土基址(图一一) 。
陕西长安沣西客省庄西周夯土基址发掘报告
文章图片
五号夯土基址在四号夯土基址的正东约100米处 , 位于沣西棉花站的后院内 。 现存夯土面距地表2.6米 , 基址东西向 , 长方形 , 东西长约30米、南北宽约8—10米 , 夯土厚度在0.5-2.5米之间 。
六号夯土基址在五号夯土基址正南约30米处 , 位于沣河管理处的后院内 。 夯土面距现地表2.4米 , 这处夯土基址形状不甚规正 , 东西最长约13米 , 南北最宽约10米 , 夯土厚度在2.5米左右 。
七号夯土基址在一号夯土基址正南约50米处 , 位于马王村小学后操场北墙处 。 夯土面距现地表0.9米 , 基址东西长约12米 , 南北宽约8米 , 夯土厚度在2米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