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了,居民储蓄率只有12%!你的存款岌岌可危
传统观念认为中国人爱存钱 , 储蓄率世界第一!但这事早在十几年前就在悄然改变 , 我们的储蓄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大量减少 。
值得警惕的是 , 不管你愿不愿意 , 居民储蓄还将加速减少 。
不断降低的储蓄率
从官方的统计口径可以看出 , 我国的居民储蓄率从2010年的51%下滑到不足45% 。 虽然下滑了 , 但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不过你看到的 , 都是假象!
文章图片
居民储蓄率的统计口径分三类:
1.居民储蓄增加额/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100%;
2.居民储蓄增加额/GDP*100%;
3.(国民总收入-消费总额+净转移收入)/GDP 。
上面那个图表反映的是第三类统计口径!也就是 , 居民总储蓄率=居民端+企业端+政府端 。 如果把老百姓个人的储蓄额单拎出来 , 就完全不同了 。
所以用第一类和第二类统计口径更加合理 。 如下图:
文章图片
从2010年到2017年 , 不管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统计口径都显示 , 老百姓的储蓄率被腰斩!
但这还不是全部的事实 。 银行的存款中 , 5%的储户占个人储蓄总额的40% , 余下的60%被剩下95%的人口瓜分 。 招商银行的数据更吓人 , 2%的储户占据了招行80%的存款!存款1万就是低净值人群的平均水平!
文章图片
所以结论就是 , 中国有大量人是0存款甚至是负存款!
在过去十几年 , 消耗居民存款的主要是房子 , 虽然以后房子不会成为消耗存款的主力 , 但有三大趋势 , 仍然会不断消耗居民的存款!
趋势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为发展内需
过去的宏观经济层面 , 高储蓄率是利大于弊的 , 而现在则是弊大于利!
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消费和投资 。
出口让我们向外赚取外汇 , 然后换成人民币储蓄在银行 , 使得居民储蓄不断增加!(人民币是为了换汇 , 额外印出来的)
储蓄增加后 , 银行就可以把钱贷给企业 , 然后发展经济 , 以房地产和基建为主 。
经济发展 , 居民收入增加 , 但消费增加不快 , 于是储蓄继续增加 。
直到房地产这个大老虎开始蚕食居民储蓄 。
文章图片
但现在不同了 , 出口和投资都熄火了 , 经济要继续发展就只能靠消费 。
所以国家就会鼓励消费!这种鼓励不是明面上大喊口号 。 而会用如下的方法来鼓励:
1.降低利率 , 理财产品不保证绝对盈利 , 减少居民存款的意愿;2.给学生减负 , 让家长带着孩子吃喝玩乐;3.鼓励二胎、三胎 , 有了孩子 , 消费就会增加;4.房住不炒 , 不让自己流入楼市 , 而是流入消费;5.发展股权融资 , 减少债权融资 , 企业就有更多资金用于刺激居民消费;6.增加资本利得税、遗产税、奢侈品税等 , 通过税收调节消费结构;7.发放消费券 , 各种补贴 , 诱导消费 。方法很多 , 最终会让很多人不得不消费 。
文章图片
趋势二:人口结构变化加大储蓄难度
首先 , 退休工资增速从10年前高于10% , 到今年只有4.5% , 未来还会持续下降 。 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增速不断减少 , 势必会动用家庭储蓄 。 即便是现在 , 领1千多块退休金的老人不在少数 。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 , 年轻人越来越少 , 养老金缺口会越来越大 , 退休年龄也会后移 。 但年龄越大 , 工资越低 , 到时候恐怕不得不动用存款 。
文章图片
其次 , 年龄越大 , 生病的频率就越多 , 病症也更严重 。 这无疑会加大家庭在医疗上的开销 。 虽然社保能报销一部分 , 但并不能全部覆盖 , 尤其是农村人 。
第三 , 新生代非常倾向于消费 。 从2010到2019年 , 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57.9%上升到75.1% 。 这基本都是年轻群体贡献的 。 他们也是最爱透支的一代 , 虽然收入不高 , 但买东西毫不手软 。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养不起娃的原因之一 。
文章图片
趋势三:没有多元化的资产 , 缺乏投资能力
最近这几年 , 工资性收入远远落后于资产性收入!未来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
以前大家有钱就买房 , 以为这是投资 ,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 , 这是最大一笔消费 , 而且是负债消费 。 本质上跟年轻人刷网贷一模一样 。
- 气温|明日上海最高气温仅9℃ 出门记得裹严实了
- 哈维尔穿越是真是假,真有平行空间吗?2027年的人类都消失了?
- 云南18岁女子到河南打拼,意外怀上八胞胎,婆婆担心其身体受不了
- 夫妻俩淘来一块石板当咖啡桌用了半辈子,竟是罗马帝国的珍贵文物
- 古代西方十大酷刑,看到第十个彻底扛不住了,恨不得满屏马赛克
- 为了提取黄金,他煮沸了5000升尿液,意外获得了造福人类的新
- 同人类共演化,解开人类“褪毛之谜”的虱子,现如今怎么消失了?
- 精装变“惊装”?!厦门一新房漏水、租客退租,谁来赔?法院判了……
- 暴跌13%!油价真的要“大跌”了!就在下周五晚上
- 有些难了!股市变故来了,下周,行情会更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