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内部南北向裂谷的形成时间久远,主断裂现今活动性很强烈

青藏高原内部南北向裂谷的形成时间久远,主断裂现今活动性很强烈】青藏高原内部南北向裂谷的形成时间代表了高原构造体制由南北向挤压转变为东西向伸展的重要时间节点 , 对其年代学的研究是分析青藏高原新生代演化 , 和认识为何在挤压背景下产生如此大规模伸展构造问题的关键 。 以往对南北向裂谷年代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低温热年代学、岩浆岩年代学、古地磁学等方面 , 缺乏对断层直接活动产物-断层泥的年代学研究 。
青藏高原内部南北向裂谷的形成时间久远,主断裂现今活动性很强烈
文章图片
01了解冲巴雍错断层泥的样品特征 , 沿该断裂两侧可见较为完整的岩带
1、断层泥野外特征
冲巴雍错研究点发育一条长~1km的地表破裂带 , 该破裂带为亚东裂谷正断裂最新一次活动的产物 , 冲巴雍错剖面内可见四条正断裂 。 亚东裂谷正断裂系在冲巴雍错附近切割了奥陶系(O)灰岩和第四系冰川堆积 , 形成了宽~420m的断裂岩带 。
亚东裂谷正断裂系中的主断裂现今活动性十分强烈 , 断裂最新一次的活动切割了一条~EW向河流 , 并在河流处形成了高~2m的跌水 , 在跌水两侧出露该主断裂的断裂面 , 沿该断裂两侧可见较为完整的断裂岩带 。
主断裂断层面产状320°∠60° , 表面可见大量擦痕 , 擦痕侧伏角多为60-70° , 在擦痕侧面可见碎裂岩表面发育T破裂 , 体现了正断裂的张性性质 。 主断裂带两侧出露较宽的断裂岩 , 在河流两岸的剖面处均可见断层泥发育 , 该断层泥是主断裂多次活动的直接产物 。
断层泥是断裂作用下发育的无固结或弱固结的松散泥状岩石 , 是断裂在运动过程中对围岩进行剪切、碾磨并伴随一定高温产生的碎裂粘土化产物 , 其形成年代代表了断裂强烈活动的时间 。 断裂带核部位于主断裂两侧 , 宽~220m , 靠近主断裂一侧的断层泥宽~1m , 在该断层泥NW方向约15m处可见一条宽~2m的断层泥 。
青藏高原内部南北向裂谷的形成时间久远,主断裂现今活动性很强烈
文章图片
沿主断裂面发育的断层泥风化面呈灰白色 , 新鲜面为灰黑色 , 另外一条断层泥则较为新鲜 , 表面未被风化 , 呈灰黑色-黑色 。 主断裂带处的断层泥上覆的钙华被断层错断 , 而NW侧的断层泥上部覆盖有较厚的新近纪砾岩和第四纪钙华 , 表面未见破裂 , 表明在最近一次断层活动中 , 断层下盘上升 , 发育在主断裂的断层泥也出露在地表 。
其表面覆盖的钙华不再接收沉积 , 而断层上盘下降 , 后期钙华的沉积再次覆盖在了断层上盘 。 断层泥发育在碎裂岩内 , 碎裂岩是在断层活动过程中 , 浅层地表岩石经受强烈的剪切、挤压形成的碎裂或碎斑结构的岩石 , 斑晶常常为原岩的碎屑或矿物晶屑 , 基质常为细粒化的原岩或矿物 。
冲巴雍错剖面内的碎裂岩在断层泥两侧变形十分强烈 , 呈构造透镜体状产出 , 原生层理已发生置换 , 该碎裂岩整体为灰白色 , 斑状结构 , 块状构造 , 斑晶为次圆状-圆状的白色方解石和少量灰岩岩屑 , 基质多为细粒化的方解石晶体 。 远离断层泥处的碎裂岩变形程度较弱 , 与两侧的构造角砾岩为渐变接触 , 无明显界线 。
青藏高原内部南北向裂谷的形成时间久远,主断裂现今活动性很强烈
文章图片
2、断层泥岩相学特征
亚东裂谷正断裂在冲巴雍错附近 , 错断了第四纪沉积的钙华及现今的河流 , 在河流处形成了跌水现象 , 因河流的侵蚀作用 , 在河流的南、北岸可见保存较好的断层剖面 , 两岸均有断层泥出露 。 河流南岸出露有两层断层泥 , 靠近主断裂的断层泥表面存在微弱的风化现象 , 为灰白色-灰黑色 , 而另一层断层泥较为新鲜 , 为灰黑色-黑色 。
沿该层断层泥发育细小的破裂面 , 破裂面可延伸至地表的温泉处 , 顺着破裂面不断有温泉流出 , 在较为新鲜的断层泥内采集了YD03和YD04两个样品 , 坐标为28.2572N , 89.6857E 。 河流北岸仅出露一层黑色断层泥 , 该断层泥紧邻主断裂面产出 , 在该断层泥内采集了样品YD05一个样品 , 坐标为28.2575N , 89.6856E 。
青藏高原内部南北向裂谷的形成时间久远,主断裂现今活动性很强烈
文章图片
基质多为黑色的粘土矿物 , 含量35%-45% , 基质围绕在石英颗粒周围 , 呈现微弱的定向性 , 同时样品中还有少量的长石和绿泥石 。 基质中黑色黏土矿物和棕黄色黏土矿物相间排列 , 含量为60%-70% , 矿物定向性明显 , 与面理近平行 , 基质中发育少量裂隙 , 裂隙方向与面理方向一致 , 表明样品后期经历了垂直面理方向的拉张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