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七十八集丨打破国外封锁!如今中国这项技术,立于世界之巅!中国矿冶人,好样的

百年企业“传家宝” , 致敬百年风华!
5月11日起 , 央视财经频道重磅上线百集微纪录片《红色财经·信物百年》 。 由百年兴业以来 , 百家企业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亲自出镜 , 他们将各自企业的“传家宝”带到演播室现场 , 讲述信物背后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追溯红色财经印记、探寻中国经济脉络 。
今日为您讲述的故事 。
《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七十八集丨打破国外封锁!如今中国这项技术,立于世界之巅!中国矿冶人,好样的
文章图片
信物名称:新中国第一台自制浮选机
信物传承者:矿冶科技集团
信物年代:1956年
信物印迹:见证中国浮选装备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历程
信物讲述人:矿冶科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韩龙
《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七十八集丨打破国外封锁!如今中国这项技术,立于世界之巅!中国矿冶人,好样的】中国矿冶领域科技创新国家队——矿冶科技集团 , 带来的企业信物是浮选机 , 它诞生于1956年 , 是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制造的浮选设备 。 从矿山中开采的矿石除了金属物质 , 大部分是岩石等杂质 , 矿石磨成矿浆后流进槽里 , 通过特殊运动使矿物与杂质分开 , 形成精矿 。 世界上大约90%的有色金属、50%的黑色金属矿物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加工提纯的 。 在这个过程中 , 浮选机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
20世纪50年代中期 , 国内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鞍钢 , 发生了一件事 , 冶炼出的钢铁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国家需要的品质标准 。 经过层层排查后发现 , 最大问题出现在了矿石浮选环节 。 矿石浮选是矿石冶炼的第一步 , 决定着矿物的最终品质 。 但鞍钢浮选出来的矿物不仅量少 , 杂质也多 。 针对这一问题 , 国家高薪聘请苏联专家数次改造 , 但收效甚微 。
《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七十八集丨打破国外封锁!如今中国这项技术,立于世界之巅!中国矿冶人,好样的
文章图片
当时中国用的是苏联的A型浮选机 , A型浮选机更适合用于硫化矿 , 对鞍山的矿种不是很适合 。 进口设备无法保证矿物的纯度 , 适应中国矿情的浮选装备自主研发势在必行 。 充分了解情况后 , 矿冶集团科研组特地仿制了一台小型浮选机 , 通过改变浮选机的各个结构 , 增加搅拌机转速 , 经过800多个日夜的奋斗 , 最终实验得出适合鞍钢矿厂的浮选数据 。
《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七十八集丨打破国外封锁!如今中国这项技术,立于世界之巅!中国矿冶人,好样的
文章图片
1958年 , 中国自主改进的第一批浮选机投放进鞍钢选矿厂 , 我国浮选装备自主化逐渐拉开序幕 。
《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七十八集丨打破国外封锁!如今中国这项技术,立于世界之巅!中国矿冶人,好样的
文章图片
这台设备虽然个头不大 , 在浮选装备里却是元老级别 , 从1956年到1998年 , 我国浮选设备也从最初的2.8立方米扩大到24立方米 , 研制过程的实验数据 , 大部分是在这台小小的浮选机上获取的 , 可以说 , 这台浮选机是我国浮选设备的“长江之源”“泰山之基” 。
《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七十八集丨打破国外封锁!如今中国这项技术,立于世界之巅!中国矿冶人,好样的
文章图片
但随着中国的矿产资源需求呈井喷式增长 , 对大型浮选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 20世纪90年代末的一天 , 一则消息传来 , 西北某矿山企业要建一条日处理6000吨的选矿生产线 , 根据工艺需求 , 要采用50立方米浮选机 , 但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这么大的浮选设备 , 企业不得不接受欧洲公司高昂的报价 。 这件事 , 深深地刺激了矿冶人 , 大型浮选机必须自己搞 , 否则 , 中国制造就永远没有话语权!
《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七十八集丨打破国外封锁!如今中国这项技术,立于世界之巅!中国矿冶人,好样的
文章图片
50立方米浮选设备是当时国际公认的大型浮选设备准入门槛 , 从24立方米到50立方米 , 不仅是容积的提升 , 更是技术的创新 。 50立方米浮选机的核心装备是搅拌器上的叶轮 , 随着浮选机容量的增大、矿浆的增多 , 叶轮的大小和安装方向也要相应发生变化 。 而这些数据 , 在国外是保密的 。
《红色财经·信物百年》第七十八集丨打破国外封锁!如今中国这项技术,立于世界之巅!中国矿冶人,好样的
文章图片
为打破国外封锁 , 科研人员一头扎进实验室 , 经过20多个月的鏖战 , 终于 , 在企业批量引进国外设备之前 , 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50立方米浮选机成功问世 。
此后 , 中国真正开启了自主研发大型浮选机设备的大门 。 2018年 , 世界最大容积680立方米的浮选机在德兴铜矿拔地而起 , 中国大型浮选机技术已立于世界之巅 。
如今 , 这台功勋浮选机已经光荣退役 , 但它承载的企业信念和创新精神 , 依然激励着矿冶人不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