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珍稀植物篇|华盖木: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北回归线“回归”


COP15珍稀植物篇|华盖木: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北回归线“回归”
文章图片
▲起源于1.4亿年前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华盖木 , 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少和最古老的木兰科珍稀濒危植物 。 图源:西畴县国营坪寨林场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任江波
COP15珍稀植物篇|华盖木: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北回归线“回归”】编辑张寻
北回归线经过地球上16个国家和地区 , 多属沙漠和草原地带 , 如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 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沙漠 , 印度巴基斯坦的塔尔沙漠等等 , 地理学家称之为“回归沙漠带” 。
唯有经过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域)、台湾等几个省区 , 却是另一番景象 , 这一带林木繁茂 , 郁郁葱葱 , 雨量充沛 , 物产丰富 , 出现“神奇的回归绿带” 。
处在北回归线上的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 , 冬无严寒 , 夏无酷暑 , 是珍稀濒危物种华盖木的故里 。
起源于1.4亿年前第四纪冰川时代的华盖木 , 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少和最古老的木兰科珍稀濒危植物 , 被喻为“植物界的大熊猫” 。
COP15珍稀植物篇|华盖木: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北回归线“回归”
文章图片
▲由于华盖木自然繁育困难 , 只有通过人工引种栽培 , 再把树苗栽回到原生地进行保护 。 图源:红星新闻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 近年来通过加强就地保护 , 开展回归试验示范等 , 华盖木原生境得到有效恢复 , 种群得到扩大 , 当地自然保护区先后共培植华盖苗木近3000株 。
“缎子绿豆”
探寻一棵华盖木需要多长时间?
普通人在原始森林里要步行两小时 , 而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工作人员 , 时间仅为30分钟 。
西畴县小桥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文山州法斗乡 , 距西畴县城17公里 , 总面积3906.6公顷 , 属于西畴县国营坪寨林场范围 。
54岁的李友彬是法斗本地人 , 同时也是西畴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分局小桥沟管护站站长 。 这是他今年第二次进山观测这棵树龄300多年的华盖木 。 按规定 , 李友彬每年进入保护区原始森林观测华盖木不低于4次 。
COP15珍稀植物篇|华盖木: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北回归线“回归”
文章图片
▲华盖木最大植株可高达40多米 。 图源:红星新闻
通往华盖木的山路并不好走 。 前段时间下过一阵雨 , 潮湿的环境导致草本植物疯长 。 李友彬随地拾起一根木棍 , 不断挥打面前的杂草 , 勉强开辟出一能够供人通行的道路 。
李友彬告诉红星新闻 , 有一年国际木兰科植物大会在广州举办 , 当时有11个国家参加 。 后来专家提出要看野生华盖木 , 主办方就把国内外的专家从广州送至西畴 。
“当时有些专家都七八十岁了 , 专程上山来看野生华盖木 。 那时候路比现在宽 , 草也没有这么茂盛 。 ”李友彬说 , 这些年由于对原始森林的保护加强 , 周边村子劳动力也都外出打工 , 进山的人少了 , 路就难走了 。 这对华盖木的保护反而是件好事 。
起源于1.4亿年前的华盖木 , 是木兰科中最古老的单属种植物之一 , 因其树干挺直光滑 , 树冠巨大而得名 。 由于分布范围狭窄 , 且数量稀少而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 为中国特有树种 。
COP15珍稀植物篇|华盖木: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北回归线“回归”
文章图片
▲华盖木被当地人成为“缎子绿豆” 。 吕德仁摄
一直以来 , 华盖木仅生长于保护区西畴法斗小桥沟片区海拔1400—1500米的沟谷中 , 分布范围十分狭小 。 由于多年人为破坏 , 沟谷中原有的华盖木大树现已变得极其稀少 , 目前仅在小桥沟有6株呈单点状分布 , 种群非常微弱 , 结构失调 。
1978年 , 被誉为“华盖木之父”的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刘玉壶教授在保护区沟谷中发现了5株后来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华盖木 。
COP15珍稀植物篇|华盖木:植物界的大熊猫,在北回归线“回归”
文章图片
▲植物学家刘玉壶 。 图源:网络
经过深入研究 , 刘玉壶最终确定 , 这是一种没有记载的木兰科新属物种 。 根据其外形特征 , 这个树种被命名为“华盖木” 。 1979年 , 刘玉壶在我国当时最权威的植物分类学期刊《植物分类学报》(第17卷第4期)上发表报告 , 首次披露了这一稀世珍品植物的存在 。
其实早在刘玉壶教授来到西畴之前 , 当地人对这种高大的常绿乔木并不陌生 。 华盖木的木质为绿缎子或鹦鹉羽毛一般的绿色 , 所以在法斗乡 , 人们将其称之为“缎子绿豆”或者“鹦哥绿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