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随笔】我也来说“中”


随笔|【随笔】我也来说“中”
本文图片
我也来说“中”
田新法
“中” , 是一个极其古老的象形文字 , 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 。 其写法是中间一个扁口 , 代表地域或国土 , 口上加一竖 , 代表旗杆;旗杆或竖在口的一侧、或竖在口的中间 。 早先 , 旗杆上还飘有“丝带” , 本意为口中之旗、或国中竖旗 。 几千年来 , “中”字历经金文、小篆、大篆、隶书、楷书等多种字体变化 , 但书写形状却基本保持了原来样子 。
《辞海》中对“中”的释义有16项 , 而《辞源》中释义则多达20项 , 可见 , 这一古老汉字的内涵极其丰富、外延极为广泛 。 值得玩味的是 , “中”在汉字中组词能力超强 , 上述两部辞书中收录由“中”生发出的词汇就有好几百个 , 而且基本上都是褒义的或中性的 , 而未见有明显贬义的 。
“中” , 首先是一个地理的概念 。 作为一个方位名词 , 它是说这里与两边或四周的距离大致相等 。 东西南北 , 不东、不西、不南、不北的地方就是“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 , 不前、不后 , 不左、不右 , 不上、不下 , 不内、不外的地方就是“中” 。 河南人爱说“中” , 很可能与河南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 。 推而广之 , 人们习惯于将中国不靠沿海、不邻外域、不属于东南西北各个方位的地方叫做中部地区 , 包括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等省份 , 是有一定道理的 。
“中” , 同时又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 《尚书·禹贡》载 , 禹建立夏朝分天下为州 , 位于中心的那块地方是豫州 , 后来这个地方便称为“中州” , 这一说法一直沿用至今 。 在古人的观念里 , 国家的首都必然建在国土的中央 。 《吕氏春秋·慎势》说“古之王者 ,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 择国之中而立宫 , 择宫之中而立庙 。 ”可见 , 都城应建在天下之中 , 也是一个历史的共识 。 而天下即九州 , “中州”即“天下之中” , 所以 ,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 历朝历代的都城 , 一直都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游弋 , 西安、洛阳、安阳、开封、郑州等地成为古都也就很合理了 。
“中” , 还是一个政治的概念 。 历来国都所在 , 必然是该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 也往往成为各种思想碰撞交流的地方 。 当“中”成为国都的选择标准时 , 一些极富象征意义的词汇 , 如“中央”、“中国”、“中华”、“中心”等便出现了 。 至此 , “中”字的政治意义便被大大强化起来 。 由于其“中” , 所以一切事物、一切人等 , 以及一切国家大事、内政外交 , 就都要围绕“中”来进行思考、规划、制定、贯彻和全面展开 。 一旦偏离了“中” , 那就是离心离德、图谋不轨 , 从而会引起矛盾冲突、摩擦纠纷 , 甚至导致局势动荡、政权不稳、国家失控、改朝换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