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了6年,今年终于博士在读了( 二 )
这个时候 , 我已经站在了研究生就要毕业的门槛上了 , 研三了!要写毕业论文了!
那一年 , 我想着来年再战 , 一定拿下美国top50高校的offer , 至少也要是top100 。
在毕业的时候 , 随便报考了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的中文系 , 又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学专业 。
抱着毕业旅行的心态去的 , 考的很轻松 , 没想到成绩还可以 。
总分数在厦门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都排名第二(不过两所学校的博导都只招一人) , 英语单科在复旦排名第一(专业课挂科一门) 。
这是第一次 , 应届考博 , 未果 。
4
毕业后 , 留校工作 。
工作后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 考博的种子也在慢慢发芽 。
只能说 , 运气实在太好 , 一路上贵人相助 , 工作后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 。
我也从过去的狂热 , 转而冷静思考自己是否还有必要重新去国外换个新专业再来一遍 。
换句话来讲 , 出国读博的战斗意志被工作后的发展态势削弱了 。
甚至要不要读博 , 也成为一个问题 。
说到这里 , 不免想到所谓的职业规划 , 这玩意真的有什么实际指导价值吗?
大家的职业发展轨迹难道不是在各种意想不到的不确定中逐步画出来的吗?
生命中的重大决定 , 甚至重大转折 , 大部分都是在各种意外中仓促形成的 。
毕业后第一年 , 我没有再次考博 。 记得厦门大学的博导 , 还短信关心了一下我的近况 。
我心里也隐隐有所触动 , 在考虑眼前的工作和未来的发展 , 我该主动做些什么 。
我很喜欢在高校工作 , 不想辞职读博 , 然后我经历了后面五年的折腾 。
有的年份 , 我会报考在职的项目制博士;
有的年份 , 为了提升“中标率”我就继续考中文系的博士;
有的年份 , 我想自己在高校工作 , 学习工作相互补充 , 应该考个教育博士 。
每次考试 , 都要准备繁琐的材料 , 填写大量的表格 , 尤其是都要写博士研究计划 。
因为每次报考专业换来换去 , 我的博士研究计划 , 也是写了一稿又一稿 。 自己回想起来 , 都感觉挺中二的 。
因为自己用心不专 , 或者说压根就没想明白 , 我也没有特别刻意的联系导师 。 反正最后的结果就是 , 非常敬业的做了一次又一次炮灰 。
5
我终于想明白 , 要读Ed.D(教育博士) 。
工作后我一直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 以文秘工作为主 , 写了大量汇报材料、领导讲话稿、调查报告等 。
因缘际会 , 在县、市以及国家教育部有过多次挂职经历 。 这些所有的经历 , 都支撑我对教育想做些自己的研究 。
然后我终于不再心猿意马 , 选定了针对高校教育管理而设置的Ed.D(教育博士)认真准备起来 。
选定之后 , 我先后报考了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所高校 。 最终被华师大录取 。 现在读博一 。
说到如何备考
1、首先是联系导师 , 让导师了解自己 , 了解自己的经历和读博的想法 , 说白了就是让博导知道你“为什么要读博”“为什么能读好” 。
2、然后就是要多发几篇文章 , 如果是C刊或者北核最好 , 退而求其次 , 多发点普刊甚至报纸都可以 , 至少可以佐证你写作的某种热情和力量 。
3、英语的话 , 我准备的比较少 , 主要靠吃老本 。
4、专业课的复习 , 因为在职备考 , 时间不充裕 , 我有这么几个小窍门:
一是买本英汉教育词典 , 版本不重要 , 在淘宝上买一本就好 , 把教育学重要术语的中英文都要背下来 , 透彻理解词条含义 , 便于考场上发挥 。
二是在教育部网站看一下这几年的教育大事记 , 看一下社会上的教育特点 , 然后围绕这些事件和热点做相关知识准备 , 我当时考试就遇到了结合南京大学梁莹学术事件的考题 。
- 气温|明日上海最高气温仅9℃ 出门记得裹严实了
- 哈维尔穿越是真是假,真有平行空间吗?2027年的人类都消失了?
- 云南18岁女子到河南打拼,意外怀上八胞胎,婆婆担心其身体受不了
- 夫妻俩淘来一块石板当咖啡桌用了半辈子,竟是罗马帝国的珍贵文物
- 古代西方十大酷刑,看到第十个彻底扛不住了,恨不得满屏马赛克
- 为了提取黄金,他煮沸了5000升尿液,意外获得了造福人类的新
- 同人类共演化,解开人类“褪毛之谜”的虱子,现如今怎么消失了?
- 精装变“惊装”?!厦门一新房漏水、租客退租,谁来赔?法院判了……
- 暴跌13%!油价真的要“大跌”了!就在下周五晚上
- 有些难了!股市变故来了,下周,行情会更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