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中国人发明的7种“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不管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10年 , 还是第二个10年 , 咱文章选取的时代印记产品 , 都是中国人发明的、流行于大众的、能唤起一个时代记忆的元素 。
这些发明 , 可能是借鉴国外 , 也有自创的成分在其中 , 也可能是自主研发 , 巧夺天工的 , 前无古人和先例的 , 但都是国产的高科技 , 大家不必为是否原创发明而锱铢必较 。
所选产品 , 系飞春读传个人收集整理而来 , 如果有遗漏 , 请留言续上吧!
我们来看看第二个十年 , 1960年代的中国 , 都有什么新发明影响了众生 。 或许 , 我们的父辈都能记得起呢 。
一、黄挎包
黄挎包是军用挎包 , 结实、便于携带 , 还能装许多碎小的东西 。 据说可以装下2000发子弹 , 或10枚手榴弹 。
此包包1960年代流行起来 , 不但时髦 , 而且用起来方便 。 不装东西时 , 可折叠起来随身装衣兜里 , 休息的时候呢 , 还可以当坐垫 。
1960年代,中国人发明的7种“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文章图片
由于结实和柔韧性好 , 装什么形状的东西都可以 , 在那个物质相对短缺的年月 , 这个发明 , 十分亲民 。
黄挎包多系帆布面料 , 款式只有一种 , 包包的盖 , 有明扣和暗扣之分 , 内里大多缝制有白布隔层 。
黄挎包作为一种时尚用品 , 可谓红小兵的“标配”着装 ,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背着它 , 就有忠诚和“革命”的内涵 。
黄挎包流行起来后 , 生产量大了 , 就多采用军绿色帆布面料大批量生产 , 变成了军绿挎包 。
小编小时候上学 , 看到许多同学都用这种结实的包包背书 , 所以一直认为它的名字最初就叫“书包” 。
1960年代,中国人发明的7种“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文章图片
现在 , 在红色复古设计风潮中 , 又有年轻人用起来了 。
真是一代人 , 一个时尚 , 一种诠释啊 。
二、暖水瓶
暖水瓶 , 可能现在的孩子都没有见过 。
他们一出生家里就随手可取热水 , 上班了单位也有24小时饮水机 , 暖水瓶这3个字 , 基本从城市白领生活中消失了 。
但在1960年代 , 它却是家家户户的必备用品 。
电力不足的时候 , 你很快就会发现 , 尤其是在天冷时 , 家里有一个暖水瓶 , 是多么必须 。
不做家长 , 不知道暖水瓶的作用 , 孩子、老人喝水 , 客人来访 , 洗脸洗脚……热水瓶和热水一样是必需品 , 十分必须 。
1960年代的暖水瓶 , 是铁皮镂花式的外壳 , 内装瓶胆 , 双层玻璃、双面水银 , 中间真空以起到隔热的作用 。
瓶口是软木塞 , 浸水后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 。 空瓶时 , 用耳朵放在瓶口 , 有奇怪的嗡嗡声 。
这些体验 , 都是四五十岁中年人的儿时记忆吧 。
还有 ,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 , 装满开水的暖水瓶 , 把一个鸡蛋立放在瓶口 , 上面放上外盖 , 放一夜后 , 鸡蛋就熟了 。 早上起来可佐早餐 。
三、编织袋
编织袋怎么也算发明?
是的 , 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平民生活细软 , 虽然不是什么高大上、华富美 , 但在平民老百姓生活中 , 用途实在太大了 。
编织袋以聚乙烯、聚丙烯等化学塑料为原料 , 经过挤出、拉伸成薄薄的扁丝 , 再经织造、制袋技术编织而成 。
这种技术 , 1965年先在欧洲开始工业生产 。 1966年 , 我国开发出来扁丝编织袋 , 一经面世 , 就成为替代麻袋的高级现代产品 。
1960年代,中国人发明的7种“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文章图片
除了个人生活中大量使用之外 , 食品、土石等工业生产中也选择编织袋作为外包装 , 可以说 , 它是中国一个时代、甚至几个时代的适应性、普及性大众消费品、工业适用品 。
它容量大、轻便、便宜、结实 , 尤其在包装大体积的行李时 , 比如每年的春运、开学季 , 在车站我们随处可见 , 编织袋真是有用武之地 。
至今 , 仍然是生活必需品 。 不信 , 搬家时你就知道它的好了 。
1960年代,中国人发明的7种“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文章图片
四、海鸥牌照相机
1966年 , 中国还生产了海鸥牌203相机 , 当年共生产31万多部 , 是国内最畅销、最著名的相机 , 没有之一 , 甚至远销国外 。
和其他工业部门一样 , 当时我国的照相机工业 , 也承担着突破和赶超的时代使命 。
1960年代,中国人发明的7种“高科技”,有的至今仍在用
文章图片
1958年 , 上海照相机厂建厂 , 参考德国1938年莱卡3B型35毫米小型相机 , 研制发明出了58型照相机 , 这是我国相机产业零的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