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药”缔造者诺华:靠“抗癌神药”一战成名,年赚500亿( 二 )


自2001年格列卫上市后便奠定了诺华在行业的地位 , 并且格列卫2015年的年销售额达到最高46.85亿美元 。
在2015年格列卫的专利保护全面到期后 , 国内的仿制药也相继上市 , 在政策及仿制药一系列的冲击下 , 格列卫价格也不断下降 。 比如:翰森制药生产的昕维(甲磺酸伊马替尼)正是格列宁的首仿药 , 经医保报销后 , 每盒售价为624元 , 比印度的仿制药还要便宜 。
02、精准并购的成长
放眼全球 , 医药巨头无一不是历经并购成为行业霸主的 , 市场甚至一言以概之:无并购 , 不巨头 。
与其他药企相比 , 诺华可是一位含着钻石汤匙而生的超级豪门贵子 。 从它落地开始 , 庞大的家产就让它有底气“买买买” , 通过不断地兼并收购来壮大实力 。
但是诺华的收购 , 相较于辉瑞、罗氏等动辄成百上千亿美元的“大手笔” , 诺华的并购金额显得有些“小家子气” 。
比如2000年9月 , 诺华以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眼科领域的WesleyJessen公司;2005年 , 诺华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德国第二大仿制药企业赫素制药(HexalAG)全部股份;2014年 , 诺华以145亿美元收购GSK肿瘤产品 。
这中间还有一个有趣的插曲 , 除了通过外部收购以及自主研发扩充自己的产品研发线 , 诺华还非常积极地想要再度创造“合并”带来的巨大成功 。
2002年 , 诺华从罗氏手中收购了20%的股权 , 并在2003年扩增至32.7% 。 不过这个比例低于瑞士证券交易规定能提出竞标的三分之一的标准 。 此外 , 作为家族企业的罗氏坚决反对并购 。
如果按照罗氏3200亿美元的市值计算 , 诺华持有罗氏的市值价值约1000亿美元 。 这也让外界对双方的关系及走向非常好奇 , 甚至业内常常出现诺华将要收购罗氏的传言 。
如果说投资罗氏是一个相当成功的案例 , 那么520亿美元收购爱尔康却让诺华踩了一个大坑 。
作为全球最大的眼科公司 , 爱尔康成立于1945年 , 2008年爱尔康的销售额高达63亿美元 , 约占全球眼部护理市场销售额的四分之一 。
2011年 , 诺华完成对爱尔康的完全收购 , 前后斥资约520亿美元 , 但这一笔“天价收购”却没有为诺华带来可喜的回报 , 在爱尔康2011年达到100亿美元的营收后 , 增长便放缓 , 到2015年甚至营收仅为98亿美元 , 不增反降 。
巨额并购得来的爱尔康表现并没有达到预期 , 对此诺华并没有“心慈手软” 。 2018年 , 诺华宣布拟分拆旗下所有爱尔康眼部护理设备业务的计划 。
或许对于巨头来说 , 剥离拆分 , 分别聚焦是一个好的选择 。 而像诺华这样的巨无霸公司 , 每一次试错的风险都是巨大的 。
(作者丨市界曾嘉艺编辑丨廖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