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晨曦的军事文集|了解对越反击战历史不难,要看一手史料,比如这本专业作战总结


沈晨曦的军事文集|了解对越反击战历史不难,要看一手史料,比如这本专业作战总结
文章图片
沈晨曦的军事文集|了解对越反击战历史不难,要看一手史料,比如这本专业作战总结
说到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 , 多年以来坊间议论不绝 , 近年来更成为了热门话题 。 像解放军原广州军区陆军第41军121师政治部副主任宋子佩的遗著《生死二十八天》 , 因有罗援将军撰文推荐 , 就被诸多媒体转载 , 广受读者追捧 。 军界对这本书也很重视 , 印发到一些军事院校和野战部队 , 供官兵学习 , 汲取经验教训 , 加强危机意识 , 做好平转战工作 , 以适应新时代国防战略的需要 , 一声令下 , 出之能战 , 战之能胜 。
研究战争 , 切忌空谈 , 必有所本 , 首重史料 。 如坊间热议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典型话题 , 我军遇到多少困难 , 战略战术优劣 , 伤亡多少 , 后勤保障如何 , 越军有何特点等等 , 因为公开史料缺乏 , 无据可查 , 便多有闻风说事 , 以讹传讹 , 充斥许多远离事实的段子 , 既不能够厘清真相 , 也无助于深入思考 。
【沈晨曦的军事文集|了解对越反击战历史不难,要看一手史料,比如这本专业作战总结】据史求实 , 自然离不开专业性 。 比如这本《中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卫生勤务保障工作总结》 , 由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写 , 通过对各参战部队进行调研和大数据分析 , 比较系统全面地反映了此次作战我军东西两线部队的卫生勤务保障情况 , 内容专业精深 , 分析深入有料 , 对于提高实战状态下卫生勤务保障能力有很大促进作用 , 成为了非常珍贵的专业类作战总结 。
这本书的第一特点是以大量数据建构起分析模型 , 从伤亡分类、救护治疗、战伤分析、卫生防病、心理干预等角度揭示了战争与人的深刻复杂关系 , 强调了科学指导战争的必要性;第二特点是非常有可读性 , 通过大数据分析能看出不同战场环境、不同作战部队、不同作战任务、不同的战前准备 , 对于实战的影响都各为不同 , 体现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 备而后战 , 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 。
如坊间常提出这次作战西线比东线打得好 , 伤亡小 , 战果大云云 。 而书中明确提出了相关数据 , 指出就歼敌与自身伤亡比而言 , 却是东线要好于西线 。 东线仅高平战区的歼敌数字就超过了西线歼敌总数 , 而伤亡与西线总伤亡相当 。 另外谅山战役和广宁战区的歼敌数字 , 也基本与西线相当 , 而伤亡则要更少 。
还有通过对颅脑损伤类分析 , 提出了钢盔对于头部防护的重要性;对担负穿插任务和正面进攻任务部队的伤亡进行分析 , 能够看出枪伤和炮伤哪个占主要成分;与抗美援朝战争和中印边境战争进行对比 , 研究如何提高分级救护的能力;有些部队非战斗减员较多 , 重要原因之一是阵地上没有建好厕所 , 到处大小便 , 天气热 , 卫生情况差 , 造成病员多等 。 书中其他有料之处还有很多 , 深加体会 , 必有所获 。
专业的作战总结 , 大数据分析 , 不断促进人类对战争的认识 。 对于军事爱好者而言 , 读好书如入宝山 , 不仅登堂入室 , 而且更上一层 , 距离专家也不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