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今年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蓝天保卫战决战最后一个秋冬季
生态环境部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大气环境质量虽然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成效 , 但是 , 完成蓝天保卫战目标特别是优良天数比例的压力依然存在 。 对此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 , 今年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 通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 确保今年的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
□ 本报采访人员 郄建荣
随着秋天的来临 ,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也进入了关键时期 。 与以往不同的是 , 今年秋冬季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即蓝天保卫战的收官之年 , 成败在此一举 。
必须肯定的是 , “大气十条”特别是《行动计划》实施后 , 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尤其是京津冀“2+26”城市等重点区域改善之显著超乎人们意料 。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 , 今年1月至8月 , 全国337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7%;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优良天数比例更是上升了11.5个百分点 。 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
大气环境质量虽然取得了肉眼可见的成效 , 但是 , 完成蓝天保卫战目标特别是优良天数比例的压力依然存在 。 对此 ,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 , 今年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 , 通过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 , 确保今年的蓝天保卫战圆满收官 。
公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据生态环境部介绍 , 今年1月至8月 , 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6.7% , 同比上升5.0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 , 同比下降11.4% 。 特别是8月 , 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3.0% , 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京津冀“2+26”城市以及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也都在改善之中 。
【|生态环境部:今年将持续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事实上 , 不仅是今年 , 据赵英民介绍 , 经过3年努力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的PM2.5平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70微克/立方米 , 累计下降了32.7% , 平均重污染天数由37.4天下降到14.1天 , 下降了62% 。 与2016年相比 , 2019年 , “2+2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22% , 重污染天数减少了40% , 其中 , 北京市PM2.5浓度由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下降到去年的42微克/立方米 , 重污染天数由34天下降到了4天 。 他指出 , 公众的蓝天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如此之显著与总理基金的设立密不可分 。
2017年4月26日 , 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确定设立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 , 由生态环境部牵头 , 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成因、重点行业和污染物排放管控技术、居民健康防护等难题开展集中攻坚 , 推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
赵英民表示 , 攻关项目自实施以来 , 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295家科研单位、20名院士在内的2903名大气环境领域的科技工作者 , 组成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 , 形成多部门协作、中央和地方相结合、多学科交叉的集中攻关模式;向京津冀“2+26”城市派出了28个“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工作组 。 他说 , 经过3年的努力 , 攻关项目弄清了区域秋冬季大气重污染的成因 , 精准识别了区域污染排放特征和重点问题 , 提出了深化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方案建议 。
据赵英民介绍 , 攻关项目建成了国内最大的空天地综合立体观测网和数据共享平台 , 建立了完备的区域PM2.5综合源解析的方法体系 , 形成了重污染过程精细化、定量化的动态解析能力 。 同时 , 建立了区域和城市高时空分辨率的排放清单 , 摸清了区域污染物排放现状 , 定量评估了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健康影响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健康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