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攘夷|回望远去的列国时代——春秋时期“尊王攘夷”的反思( 二 )


可在当时来说,发现症结,并开出药方可不光是孔子,比孔子早出生近二百年的管仲,绝对比孔子先知先觉,而先知先觉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这家伙生的早,又有权势。因为他生的早,所以比孔子先嗅到了时代变局的气息,因为他权势高,所以能够在这变局中,引领风尚。
如果说孔子和弟子颜回,是一对儿模范师徒,那齐桓公和他的仲父管夷吾,就是一对模范君臣,至于他俩之间那些八卦新闻,我们这里不去赘言,我们主要聊的是,管仲如何把控时代的大变局。
我们之前说过,诸夏和夷狄之间,结下过梁子,周幽王被犬戎做了,其他的夷狄也没闲着,紧跟着犬戎一块堆儿地搂草打兔子。不少诸侯国,都遭了夷狄的难,即便齐国、鲁国、晋国这样的大国,也没逃过夷狄侵犯的霉运,更别提还有被灭国的了,而这些悲催的倒楣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诸侯国,也就是后来在秦国变法的商鞅的故乡——卫国,是故商鞅也叫做卫鞅。
王攘夷|回望远去的列国时代——春秋时期“尊王攘夷”的反思
文章图片
喜好养鹤的卫懿公,其历史形象很尴尬
为什么说卫国重要,因为春秋时期不像战国时期,PK的那么激烈,春秋时期的战争,更像是奥林匹斯竞技,因为战争是与祭祀同等重要的仪式性活动,只有世袭贵族才玩得起。
而世袭贵族的文化传统,追根溯源的话,就必得提到周武王封邦建国,周公制礼作乐,而周公被其兄周武王分封到了鲁国,只不过周公没有之国,而是在武王崩后继续摄政,所以武王之子周成王,允许鲁国以天子礼郊祀文王,这是对周公功德的莫大褒奖。
而与鲁国同样具有这种文化优越性的诸侯国,就是卫国,所以孔子有句话说得特牛掰,叫做:“鲁卫之政,兄弟也。”因为鲁、卫这两国,都是古典主义至上的诸侯国,所以在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局的时候,都有些跟不上流儿,记得在《淮南子·齐俗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特别有意思,说是周武王裂土分疆,当时还没被关公逆袭的武圣人姜太公被封到了齐国,而周公受封于鲁国,《史记》称这老哥俩为齐太公、鲁周公。
来,老哥俩互相伤害啊
齐太公问周公说:“何以治鲁?”
鲁周公回答说:“尊尊亲亲”,周公的意思是,严格按照宗法世袭的制度。
谁想齐太公劈头就是一句,“鲁从此弱矣”,在孔子时代,果然三桓的势力,已经快把鲁国国君挤兑死了。
鲁周公一看老姜头竟敢当面吐槽,于是也问道:“何以治齐?”
姜太公洋洋自得地答道:“举贤而尚功。”
不料想周公也拉出弹幕喷道:“后世必有劫杀之君”,言下之意是你老小子等着后代被他姓之徒取代吧,结果后来田氏代齐,周公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