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攘夷|回望远去的列国时代——春秋时期“尊王攘夷”的反思

提到春秋战国,相信对历史教科书熟悉的朋友,肯定会不假思索地说道:这个我知道,有什么难的,春秋时期因孔子著《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因战乱频繁而著称。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但如果您上来就用这个套路来搪塞,那只能说您这历史观缺乏反思。虽然这话不好听,不过实话就是如此。
【 王攘夷|回望远去的列国时代——春秋时期“尊王攘夷”的反思】
王攘夷|回望远去的列国时代——春秋时期“尊王攘夷”的反思
文章图片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可惜这事儿虚构成分太大
说起春秋,是从周平王东迁作为起始的,而为何平王会东迁,熟悉历史故事的朋友,都会说是因为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惹恼了王后申后,申后的父亲申候为女儿雪恨,于是串通犬戎,袭杀了周幽王。
其实呢,烽火戏诸侯这事,真心不那么靠谱,因为点狼烟预警的法子,在周朝的那会儿,还属于无人通晓的黑科技;不过故事里关于犬戎的记载,却不是空穴来风,因为无论西周,还是后来的东周列国,所谓华夏和蛮夷,都是杂居相处的,而且夷狄的成分,并不像后人所谓的北狄、南蛮、西戎、东夷。首先我们承认一个事实,夷狄的文明水平,确确实实照比奉行分封礼法、华夏衣冠的诸夏之邦落后,但这并不影响诸夏与夷狄的通婚行为。
比如晋文公重耳和晋惠公夷吾,这哥俩都是的母亲,都是晋献公所迎娶的夷狄之女,以及与齐桓公、晋文公关系颇为微妙的周天子襄王,也迎娶过夷狄之女为后,并且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有与夷狄通婚的例子可查,晋文公在逃难的那段岁月,就没少仰仗夷狄的帮助,也曾接纳过人家的姑娘。
齐国宗室女齐姜、夷狄女季隗、秦穆公之女怀嬴,都作为晋文公重耳的异性伴侣
其实我说这些事啊,就为了掰扯给您一个道理,那就是说在东周时期,华夷之辨远远没大家伙想的那么严重,“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梗儿,最早也不是指民族歧视,而说的是氏族血缘关系,有人形容大唐盛世的时候,喜欢用一个词儿,我觉得用的特牛逼,那就是绚烂而不是富裕。绚烂,一定得是华夷共处,无论文化还是生活方式,彼此能够互通有无。
话题扯回来,我们继续说华夷共处的东周列国,当时虽说天子诸侯和夷狄都有通婚,但并不是说没结过梁子,周王室为啥东迁,还不是犬戎闹腾的。
孔老夫子说过:“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话外之音就是,这个世道,已经无道了,但孔子所说的无道,就是我们说烂的“礼崩乐坏”,孔子希望当时有担当的门生能够协助有见地的贵族完成克己复礼,所以孔子是非常准确的把握住时代特征的,也可以说的更直接些,孔子把准的是时代的症结,孔子开出的药方,是克己复礼的忠恕之道,也就是仁政,或叫做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