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寨壕|【发现许昌之美文稿篇】“榆林寨”古寨壕修缮记

【古寨壕|【发现许昌之美文稿篇】“榆林寨”古寨壕修缮记】河南(河南新闻网)龙网_原始标题是:【发现许昌(许昌新闻网)之美文稿篇】“榆林寨”古寨壕修缮记)
在襄城县东南部 , 有个丁营乡榆孙村 。 村子历史比较久远 , 因古时村旁有一大片榆树林 , 史称“榆林寨” , 又因寨里孙姓居多 , 建国后改称榆孙村 。 既然曾以“寨”为名 , 相应的也有一条长约2500米的寨壕沟蜿蜒环抱 。
据现年94岁的榆孙村第一任村委会主任张学师回忆 , “榆林寨”寨墙和寨壕沟始建时间已不可考 , 听老人们说民国3年前后 , 即公元1915年左右就很完善了 。 完整时有南北两个寨门 , 各有1个吊桥 , 寨门及四面寨墙上还有6个炮楼 。 如今寨门不复存在 , 仅有立于清咸丰十一年的牌坊石碑一块 , 上书“济坎”二字清晰可辨 。 经考证 , “济坎”出自易经第六十三卦“既濟卦 , 離下坎上 , 思守成而豫防之” , 表达了古时榆林寨民守业防盗抢的朴素愿望 。 寨墙仅剩村南一小段墙基 , 寨壕沟却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 寨墙和寨壕沟均为躲避“蹚将”而修建 , 所谓“蹚将” , 是清末及民国年间军阀混战时期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 , 就是土匪的别称 , 广泛活跃在豫、陕、鄂诸省 。 一般蹚将都不为祸乡亲 , 但襄县的蹚将不分远近 , 有钱就抢 , 当时活跃在襄城县东南的蹚将有苗庚寅、孙书凡、孙赖货等人 , 都在解放后被枪毙 。 周边横梁渡村、彦张村 , 甚至远在几十里地以外的王洛村民都习惯来榆林寨避祸 , 每户给保长缴纳2块银元 。 有了寨壕沟和寨墙的防护 , 蹚将一般就绕道而行 , 保护了一方百姓 。
古寨壕|【发现许昌之美文稿篇】“榆林寨”古寨壕修缮记
文章图片
榆孙村原南寨门遗址“济坎”石碑
 
解放后治安越来越好 , 古寨壕不再承担保卫作用 , 成了榆孙村浇水灌溉的好帮手、孩童游玩的好去处 , 对农业生产和蓄水泄洪起到很大作用 。 后来由于大环境原因水位一再降低 , 如今的古寨壕已断水近30年 , 没水的它沦为村民的排水沟、垃圾池 , 还被村民见缝插针种上了油菜花、红薯、花生等农作物 , 各自一块杂乱无章 。 曾经的宝地变为废地 , 历任村两委班子眼看着古寨壕成为村容村貌脏乱差的罪魁祸首 , 群众怨声载道也无计可施 。
2017年11月 , 市政协为榆孙村派驻了第一书记王文涛 , 如何整治古寨壕 ,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成了摆在他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 古寨壕情况复杂:有的地方被填平当成小路、有的地方被围成坑塘养鱼、有的以极地价钱被村民承包 , 更有甚者被强占了种菜用 。 王文涛走访群众、摸排情况 , 多方筹措资金 , 终于在2018年3月份 , 带领榆孙村党员干部将进村公路和村文化广场周边的古寨壕进行修缮美化 , 并在两侧栽种了4000多棵果树、沟底种上了莲藕 。 经过两年多的维护 , 这一段古寨壕成了村里一道风景线 , 夏秋两季硕果累累 , 桃、李子、石榴挂满枝头 , 村民茶余饭后沿着壕边小路散步聊天 , 孩童在土坡上无忧无虑享受着童年乐趣 。 群众都对整治工作赞不绝口 。 但是古寨壕总长2500米 , 这才整治了800多米 , 还远远达不到村民满意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