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去糠、分工合作……一组画像砖揭秘两千年前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杠杆去糠、分工合作……一组画像砖揭秘两千年前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文章图片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 , 重庆先民不仅已经用上了镰刀收割谷物 , 还已经用上了杠杆为稻米脱掉糠皮 。 8日 , 随着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巴蜀汉代雕塑艺术》展厅重新布展开放 , 文物专家们从一块块汉代画像砖上 , 揭开了汉代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
“收获”画像砖:
铚收割稻穗钹割掉禾杆
杠杆去糠、分工合作……一组画像砖揭秘两千年前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文章图片
在一组名为“收获”的画像砖上 , “描绘”了汉代先民们在田间地头收割成熟稻穗的场景 。
据三峡博物馆公众教育与服务部谢硕介绍 , 在这组画像砖上共有6人 , 他们从事着三项不同的工作 。
中间三人躬着身体 , 手中拿着铚(zhi) , 正在摘取已经成熟的稻穗;画面左侧一人担着刚摘下来的稻穗;画面右侧二人则用?(po)割掉已经被摘掉稻穗的禾杆 。
六个人 , 三工种 , 两场景 , 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机勃勃的收获景象 。
什么是铚、什么又是??
谢硕一一揭开谜底 。
铚与?是汉代农作物收获时不可或缺的工具 。
杠杆去糠、分工合作……一组画像砖揭秘两千年前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文章图片
△铚的用法
铚 , 相当于现在的爪镰 , 长得像一块扇形的带孔刀片 , 专门用来收割稻穗 。 使用时将刃部大致水平贴在直立的穗茎上 , 横向用力割掉稻穗 。
杠杆去糠、分工合作……一组画像砖揭秘两千年前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文章图片
△?
而? , 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大镰刀 。 汉代先民们用?割掉已经去穗后的禾杆 , 这些禾杆被割下后就可以就地燃烧 , 用于肥沃土地 , 也可以担回家作为一种生活燃料 , 还可以喂养牲口 。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方式收获农作物呢?谢硕说 , 极有可能是古时农人对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度差 , 因此作物成熟度不太一致 , 只能一株株地、多次地摘取稻穗 。
“这样的精耕细作 , 能最大限度地收获农作物 。 ”
舂米图:
汉代重庆人就学会了杠杆去糠
杠杆去糠、分工合作……一组画像砖揭秘两千年前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
文章图片
水稻在收割之后 , 必须经过加工 , 才能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物 。
谢硕说 , 让稻米脱掉糠皮 , 早期的时候 , 人们使用杵臼 , 通过稻谷之间的摩擦 , 让糠皮松散脱粒 。 但是 , 中国古代先民们终究是乐于通过智慧让自己更加省力的 。 于是 , 在汉代 , 一种利用费力杠杆原理制作而成的工具——碓(dui)
这个汉代就有的简单机械装置什么样子?
画像砖的拓片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
在拓片上 , 一个支点创造了一个杠杆 , 人站在短力臂这边 , 用力踩下短臂 , 支点另一端的长臂高高扬起 , 石杵落下 , 砸击在稻谷中 , 让谷粒之间产生充足的摩擦 。 反复高频次的舂 , 最终使人们得到了去糠壳的大米 。
那为什么拓片上使用碓的人都长得身形壮实呢?
谢硕说 , 由于石杵需要达到一定的高度 , 才具备足够的重力势能 , 其落下才能产生一定的加速度以达到对谷粒的有效冲击 。 而人的踩踏动作产生的距离一般在30厘米左右 , 因此人需要站在短力臂的一端 , 让每一次踩踏都能使另一端的石杵产生至少1米左右的抬高 。
“以30:100的力臂比利计算 , 每舂一下相当于爬了若干步台阶 。 所以 , 一臼稻谷舂下来 , 非常消耗体力 , 这也就是为什么拓片上舂米的人身体壮实的原因 。 ”
杠杆去糠、分工合作……一组画像砖揭秘两千年前重庆先民的丰收场景】上游新闻采访人员李晟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