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文章图片
一、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发展回顾
石墨电极主要应用于钢铁冶炼 , 中国石墨电极行业的发展基本与中国钢铁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一致 。 中国石墨电极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 , 从诞生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底阶段是1995年启动发展到2011年批量生产;第二阶段是2013企业分化加剧到2017年景气大幅提升;第三阶段是2018年步入下行轨道到2019年价格战纷起 。
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发展回顾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全球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据统计 , 由于石墨电极行业长期亏损以及疫情影响海外石墨电极生产 , 2020年全球石墨电极总产量120.5万吨 , 同比下降22% 。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石墨电极的主要下游是电弧炉炼钢 , 国内和海外占比分别为79.4%和91% , 其他需求为工业硅、磷等冶炼 。 石墨电极的需求主要受电炉钢生产需求影响 。 2018-2019年全球石墨电极需求总量变化不大 , 分别为136.8和137.4万吨 , 2020年由于海外炼钢行业受疫情影响 , 需求同比下降约6.4%至128.6万吨 。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6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供需格局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文章图片
三、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我国2017-2019年石墨电极呈高速增长态势 , 2019年总产量达到80.1万吨 , 年复合増长率达到20.4% 。 2020年受行业亏损和新冠疫情影响 , 产量略有下降 , 同比下降4.4% 。 中国的优质UHP特指达到国际标准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 , 2019年产量为8.6万吨 , 2020年产量9.01万吨 。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文章图片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8年以来国内电炉钢产量增长放缓 , 而海外因中国钢铁出口减少 , 新冠疫情之前电炉钢产量一直持续增长 。 目前中国率先从疫情中恢复 , 钢铁行业复苏会拉动对石墨电极的需求 。 同时 , 海外复工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供给不能马上填补空出的需求 , 或将推动中国的钢铁和石墨电极出口增加 。 2020海外市场受疫情影响需求下滑 , 叠加下半年国际海运费暴涨 , 我国石墨电极出口下降至33.47万吨 , 同比下降15.9% 。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 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我国石墨电极主要出口到俄罗斯、马来西亚、土耳其、欧盟国家以及日韩等电炉钢生产大国 。 2019年俄罗斯生产电炉钢2410万吨 , 土耳其2580万吨 , 日本、韩国、意大利、德国电炉钢产量分别为2609万吨、2412万吨、1998万吨、1270万吨 。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中国海关 , 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优质UHP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海外的石墨电极产能相对稳定 , 2020年海外产能为81万吨 。 同时 , 优质UHP的产量约90%来源于海外企业 , 生产集中度高 , 排名前五的企业占据了全球约40%的市场份额 。
2020年中国石墨电极行业市场现状,国内石墨电极外贸基本盘稳固
文章图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五、中国石墨电极行业需求展望
2019年8月 , 工信部发布《关于引导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2025年) , 电炉炼钢产量占比要提升至20%左右 , 单位能耗降低10%以上 。 电炉炼钢产量的提升对电极的需求将会有显著增加 。
从长期发展趋势 , 随着电炉大型化 , 电极必将功率超高化、规格大型化 , 对优质油系针状焦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 需要值得警惕的是 , 在炼钢行业萧条 , 行业处于亏本或微利的时候 , 钢铁企业对原料成本降低的诉求更加强烈 , 将可能倒逼石墨电极生产企业在电极生产中降低针状焦用量或降低针状焦品级 , 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 , 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 , 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 。 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 , 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