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投资与换帅,中芯国际大事不断


关注!投资与换帅,中芯国际大事不断
文章图片
关注!投资与换帅,中芯国际大事不断
文章图片
9月3日 , 国内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领军企业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 , 其与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投资约88.7亿美元 , 在上海临港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自由贸易区”)共同成立合资公司 。 新公司将规划建设产能为10万片/月的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线项目 , 聚焦于提供28纳米及以上技术节点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与技术服务 。
今年京沪深同步扩产
“缺芯潮”带来的短期需求剧增 , 提升了芯片制造商提前锁定代工产能的紧迫性 , 倒逼代工厂商积极扩产 。 截止目前 , 全球代工前五企业台积电、三星、联华电子、格芯、中芯国际均在今年宣布了扩产计划 。
中芯国际表示 , 本次项目投资通过把握临港自由贸易区发展集成电路行业的战略机遇期 , 将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和客户需求 , 推动业务发展 。 该项目有利于促进公司扩展生产规模和提升纳米技术服务 , 从而获得更高回报 。
事实上 , 今年以来 , 中芯国际在北京、深圳、上海均有扩产动作 。 在宣布上海临港项目之前 , 中芯京城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及集成电路封装项目的一期工程项目于今年1月开始动工 , 计划于2024年完工 , 建成后将达成每月约10万片12英寸晶圆产能 。 3月 , 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 , 将依托中芯深圳重点生产28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并提供技术服务 , 旨在实现每月约4万片12英寸晶圆的产能 , 预期于2022年开始生产 。 加上本次在上海临港的新建生产线 , 规划新增总产能已达24万片/月 。
预判3~5年后会有巨大需求
中芯国际的积极扩产 , 是为了应对当前“缺芯潮”导致的产能紧缺么?芯谋研究总监王笑龙向《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指出 , 从产能的建设和交货周期来看 , 中芯国际的临港项目“远水难解近渴” , 并非针对眼前的市场需求 。
关注!投资与换帅,中芯国际大事不断
文章图片
晶圆厂的扩产往往是要判断未来3-5年市场对于晶圆产能的巨大且仍在增长的需求 。 中芯国际在年内多次宣布扩产计划 , 正是基于对未来3-5年的半导体市场抱有积极预期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叶甜春曾向《中国电子报》采访人员表示 , 信息产业的发展、全球新的智能化浪潮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对线上经济的带动以及全球大量电子信息产业向中国转移 , 带动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 也导致制造产能有非常大的缺口 。
“据不完全统计 , 国内逻辑IC存在40万片12英寸的月产能缺口 , 存储器至少缺20~30万片月产能 。 保守估计 , 月产能缺口在60~70万片 。 整体产能缺口这么大的时候 , 应该更大规模、更有效率地扩产 。 ”叶甜春表示 。
虽然长期需求切实存在 , 但产线扩建需要和服务能力结合起来 , 才能变成实际产能 。 因此 , Gartner研究副总裁盛陵海也强调 , 中芯国际在北京、深圳、上海同步扩产 , 对于其企业管理 , 人才资源的投入 , 资金的使用、客户的发展都是比较大的挑战 。 虽然扩大了计划产能 , 但需要客户的需求才能转化为实际产能 。 中芯国际要持续提升工艺服务能力 , 以扩大国际国内的客户源 , 保证产能建设的有效性 。
28nm成熟工艺受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 , 本次中芯国际在上海临港的新建项目将聚焦于28纳米及以上工艺技术节点 。 据半导体专家莫大康的介绍 , 半导体一向有“大小”节点之分 。 28nm就是一个大节点 。 与40nm工艺相比 , 28nm栅密度更高、晶体管的速度提升了约50% , 每次开关时的能耗则减小了50% 。 在成本几乎相同的情况下 , 使用28nm工艺可以给产品带来更加良好的性能优势 。
创道投资咨询总经理步日欣也表示 , 28nm工艺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 并且在mcu、CIS、显示驱动等领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 , 需求驱动力强盛 。 中芯国际扩产较为成熟的28nm工艺 , 从工艺的性价比来说 , 能够快速投产 , 快速收益 。
事实上 , 在半导体缺芯的背景下 , 近段时间以来 , 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等全球主要半导体代工厂商均大力新建或者扩大28纳米产能 。 中芯深圳扩建的4万片/月产能 , 即为28纳米及以上 。 台积电也计划在南京厂投资28.87亿美元建设28nm的生产线 , 产能每月4万片 。 联电也于日前宣布 , 将与多家全球领先的客户共同携手 , 通过全新的双赢合作模式 , 扩充在台南科学园区的12英寸厂Fab12AP6厂区的产能 , P6厂将配备28nm生产机台 , 未来可延伸至14nm的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