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兰生物业绩滑坡:转型之下的阵痛

血制品营收艰难 , 生物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 , 华兰生物还有多少时间?
8月29日 , 华兰生物公布2021年半年报 , 报告期内实现总营收12.89亿元 , 同比减少7.06%;净利润达4.57亿元 , 同比减少10.64% 。
除了受疫情影响的2020年 , 营收与净利一起滑坡这种事 , 对华兰生物而言非常少见——过去10年都没有过 。
更夸张的是 , 今年上半年业绩还不如去年同期 。
财报数据显示 , 业绩滑坡与疫情影响和华兰正在全力转型有关 。 长期以来 , 血制品大佬在行业高壁垒之下吃喝不愁 , 不过在市场竞争面前 , 营收增幅已经愈发艰难 。
半年报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 , 华兰生物股价跌幅9.55% 。
01营收与净利双减 , 血制品大佬的无奈
在血制品领域 , 华兰生物独领风骚十几年 , 备受市场看好 。 但这一次的业绩着实让股民们“闪了腰” 。
同属于血制品行业的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 , 今年上半年营收与净利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幅 。 对比之下 , 华兰生物的业绩更显惨淡 。
市场的失望情绪可以理解 。 对比近5年的上半年业绩 , 华兰生物总体营收日渐展开下降姿势 , 毛利率逐年走低 。 2021年上半年业绩降幅明显 , 甚至不如疫情当头的2020年 。
华兰生物业绩滑坡:转型之下的阵痛
文章图片
盈利能力 , 尤其不好看 。
华兰生物销售的主要是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 。 2021年上半年 , 疫苗制品一扫疫情疲态 , 实现营收930.37万元 , 同比上涨260.67%;一直作为华兰生物营收支柱的血液制品似乎并没有从2020年疫情中走出 , 2021年实现营收12.72亿元 , 同比减少8.28% 。
华兰生物业绩滑坡:转型之下的阵痛
文章图片
华兰生物业绩波动 , 最主要是由于血制品支柱产品静丙被疫情“带翻了车” 。 2021年上半年 , 静注丙球销售额达3.83亿元 , 同比减少27.04% 。
2020年上半年 , 当时新冠肺炎没有针对性药物;而静丙因其能够提高免疫能力 , 被紧急用于治疗新冠患者 。 因此 , 去年上半年华兰生物静丙营收5.25亿元 , 创下过去4年里的最佳业绩 。 但随着疫情得到控制 , 静丙的销售逐渐恢复正常 。 不仅是华兰生物 , 上海莱士今年上半年的静丙营收也下降了9.74% 。
不过 , 华兰生物另一产品人血白蛋白仍旧保持稳定增长 , 营收4.73亿元 , 同比增长2.72% 。 整体来看 , 华兰生物并未波动 。
但华兰生物不得不面临一大部分研发开支 。 华兰生物母公司主要从事血制品业务 , 疫苗业务几乎全部在子公司华兰疫苗 。 今年上半年 , 华兰生物合并利润表中研发费用达到1.23亿 , 同比大幅增长53.75% , 研发费用率为9.54% , 远高于天坛生物和上海莱士 , 显得非常出挑 。
华兰生物业绩滑坡:转型之下的阵痛
文章图片
华兰生物业绩滑坡:转型之下的阵痛】不过反观华兰生物母公司的财务数据 , 今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2231万元 , 同比下降40.3% 。 也就是说 , 子公司花掉了大量研发支出 。 其中华兰疫苗、华兰生物工程两家子公司可能占了研发费用的主要部分 。
华兰疫苗即将分拆上市 , 而华兰生物工程则在开发PD-1、伊匹木单抗等生物药品种 。 如果华兰疫苗拆分上市进度偏慢 , 未来华兰生物的研发费用还可能会大幅上涨 。
02扩张难 , 研发转型成突破之路
血制品作为医药领域的奢侈品 , 受政府管控的力度非常大 。 自1996年国务院颁布《血液制品管理条例》 , 政府对血液制品的管控日渐收紧 。
截至目前 , 我国生产、销售血制品产品的企业仅有30家左右;而单采血浆站的获批也并不简单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 , 2019年全国仅有1家新的单采血浆站获批 。
能够进入血制品领域的企业 , 天然具有高壁垒 , 而且几乎是零和博弈 。 这主要因为 , 作为血制品企业原料来源的单采血浆站是非常有限的 。 一家单采血浆站的诞生 , 需要政府部门规划、企业申请 , 申请成功后 , 才能成为企业的“掘金库” 。 由于无法自主开设 , 企业只能去争抢现有的单采血浆站 。
正因如此 , 单采血浆站资源就显得很珍贵 。 据华兰生物公开资料 , 自2019年以来 , 公司的单采血浆站便一直维持在25家 。 与上海莱士的41家、天坛生物的55家相比 , 不具优势 。
华兰生物业绩滑坡:转型之下的阵痛
文章图片
就采血量来看 , 华兰生物以每月每站平均3.33吨的采血量位居第一 。 但是凭借浆站数量上的优势 , 上海莱士和天坛生物在年采血总量上已经超越了华兰生物 。 8月份 , 天坛生物更是一下报批新建12个浆站 , 华兰生物在采浆量上的优势逐渐被消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