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区大院潜规则:小孩对阶级观念根深蒂固,攀比父辈军衔( 三 )


而作为他们的孩子 , 长期的耳濡目染 , 使他们对军衔问题特别敏感 。 孩子在一起玩耍时 , 难免就会用军衔来攀比 。 军区大院的这一社会“潜规则” , 让军队大院出生的每一个小孩对阶级观念都是根深蒂固 。
子凭父贵?攀比父辈军衔
阶级观念的根深蒂固 , 导致孩子们在一起也会经常攀比父辈军衔 。 父辈军衔高的孩子自然就会成为小团体中的“孩子王” 。 “物以类聚 , 人以群分”是在军区大院生活的潜规则之一 。
军区大院的孩子们他们比普通人更早地了解人与人之间是不同的 , 因为从小在他们的世界里 , 一个团长的孩子是永远无法成为“孩子王”的 , 无论他本人有多么优秀 , 但是他父辈的军衔已经决定了他的童年天花板 。 他在孩童时期的公平就这样被限制了 。
父辈的军衔决定了父辈们的阶级 , 而父辈们的阶级又决定了孩子们的圈子 。
而在这些圈子中间是有着看不见但是却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 。 就好像是各自有分工一般 , 在上游圈子的孩子们争夺“孩子王”的角色 , 而处于下游圈子的孩子们则完全没有这个资格 , 他们只需要选择如何“站队”就好了 。
虽然孩子们是因为父辈军衔而造成这样的局面 , 但是孩子们的交际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父辈们的交际产生反作用力 。
军区大院潜规则:小孩对阶级观念根深蒂固,攀比父辈军衔
文章图片
父辈所在的部门也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圈子 。 同一部门的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归类为一个圈子 。 比如司令部和政治部 。 这两个部门里的孩子 , 各自形成自己的小团体 , 他们在小圈子里以父辈的军衔高低来决定谁是“孩子王” 。
而司令部的孩子们和政治部的孩子们就是泾渭分明 , 井水不犯河水一般 。
不得不承认 , 这在某种程度上来看 , 是一种“子凭父贵”的现象 。 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 , 不光会去比较父母的军衔 , 还会比较其它的东西 。 比如 , 有的孩子会先比较父亲的军衔 , 但如果军衔相同的话 , 就再去比较两个人的职务 。
如果职务也差不多 , 就会开始比较参军年龄 。 反正 , 到最后 , 总是要比出一个高低 。 而父辈成就最高的小孩就会得到孩子们最高的推崇 。
虽说“王侯将相 , 宁有种乎” , 但是在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 , 从小耳濡目染父辈们的谈话处事 , 比普通人家的小孩眼界是不同的 。 除了眼界不同 , 父辈军衔也会对孩子成年后产生巨大的影响 。
在《血色浪漫》中 , 钟跃民一直活得很自在 ,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 这其中自然有他本人也很优秀的原因 ,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客观上来说这是他的阶层和家庭带给他的便利 。
而反观他的朋友李奎勇就并没有这样的自由 。 他出生普通 , 又要养活父母和妹妹 。 在任何一个人生时期 , 他都要拼搏奋斗 。 这是阶层差异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 即使我们不讨论这个问题 , 在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和在普通家庭长大的孩子 , 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
孩童时期对父辈军衔的攀比是明显而外露的 。 而在成年以后 , 这些大院子弟们不再那么外露地去攀比父辈军衔 。 但是这一潜规则也并没有因此消失 。 很多大院子弟如今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 , 比如王朔就一直活跃在文艺界 。
他们已经掌握了很多资源 , 但是归根结底 , 这些资源跟当初父辈的人脉和阶层带来的眼界是分不开的 。
正确引导 , 方为正道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 , 军区大院子弟们的生活令人无法想象 。 但是 , 孩子们从小便拥有这样的经历 , 真的好吗?父母们从小便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 但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 , 父母才是他们的起跑线 。 如果父母军衔足够高的话还好说 。
如果父母军衔不高的话 , 他们的孩子从小便被限制了公平 , 他们心中不会生出对父母的怨恨吗?父母总是去鞭策孩子 , 让孩子努力 , 但是孰不知 , 他们自身已经让孩子输了一大截 。
而军区大院长大的孩子们从小便树立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阶级观念 , 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一件事情 。 在这种观念下长大的孩子或许会很好地执行命令 , 但多少会欠缺一点创造力 , 无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 。
孩子们的童年应该是天真烂漫的 , 而军区大院的孩子们却过早地成熟 , 开始用成年人世界的一套准则来行事 。 他们的童真童趣在某一种程度上是被父母所剥夺了 。 他们成为父母斗争的延续 。
“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 好的童年带给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 而不好的童年同样会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