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陆圣人涧发现唐代鎏金铜造像窖藏( 三 )


长方形床座1件(027) 。 高2.1、长3.5、宽2.9厘米 。 床面有2个孔 。 四面开壶门 , 前后壶门一致 , 两侧壶门相同(图一,l)o
长方形床座1件(028)o高2.2、长3.5、宽2.6厘米 。 床面后部有一个孔 。 四面'有壶门 , 前后壶门形制相异 , 两侧壶门形制相,同(图一,2) 。
长方形床座1件(029) 。 高1.8、长3、宽2.5厘米 。 床面后部有1个孔 。 四面有壶门 , 前后壶门一致 , 两侧壶门对等《图一,4) 。
长方形床座1件(030) 。 高1.4、长2.4、宽1.9厘米 。 床面后部有I个孔 , 已残破 。 四面有壶门,后壶门顶边有一小段残缺 , 连及床面 。 前后壶门一致 , 两侧壶门相同(图—?6)o
婆金铜背光1件(031)o两重椭圆形 , 其间以莲枝相连,周边饰莲花 。 通高8.6、腰部残宽4.5、厚0.2厘米 。
鎏金铜背光1件(032) 。 桃形 。 中作三圈同心圆 。 周边饰火焰纹 , 顶右侧有残缺 。 通高5.9、腰宽4.8、厚0.2厘米 。
铜背光1件(033) 。 边饰多方连续莲花 , 下部两圈同心圆与底边相交 。 上部一圆与下部大圆相交与小圆相切 。 其间镂空以莲枝相莲 。 通高7.5、腰宽5、厚0.15厘米 。
“开元通宝”钱1枚 。 直径2.5厘米 。 背面右侧有甲痕如月 。
铜器残片共11件 。 大致属2尊佛像和4个床座的残片 。
五、结语
这批窖藏造像没有纪年铭文 , 仅出一枚“开元通宝”钱 , 从其题材、造型、铸造工艺上看 , 与1983年9月山西平陆西侯村出土的唐代佛教铜造像及1984年3月陕西临潼邢家村发现的唐代鎏金铜造像多有相似之处① , 应为唐代早期作品 。
从鎏金铜造像的整体造型来看 , 佛立像躯体比例匀称 , 眉目清秀;观世音像面丰 , 细束腰 , 躯体修长 , 増带飘垂;菩提树形七化佛 , 树形分枝左右对称 , 结伽趺坐化佛姿态自如 , 老子体态短阔 , 肩披道袍 。 造像工艺精湛 , 铸造釆取分件铸后合插的方法或一次铸成 。 一佛二弟子石造像雕工亦为精细 , 在以往发现的造像窖藏中尚未见到 。
值得注意的是 , 这批窖藏造像中有2件老子鎏金铜造像与其它佛教造像共存 。 这当作为当时佛道合流情况的一种反映 。 010老子立像头光两侧所刻的日、月形符号及符号之上的气体升腾线刻 , 应是对修道成仙意境的描绘 。
圣人涧现为平陆县城所在地 , 南距茅津3.5公里 。 据史念海教授考证:唐时平陆的县治所在即今茅津村② 。 1982年 , 茅津村也曾出土过一批唐代佛教铜造像③ , 风格与此批鎏金铜造像相近 。 圣人涧地近茅津 , 如果将此次发现与1982年茅津村出土的唐代佛教铜造像联系在一起的话 , 可说明唐代早期这里佛教的盛行 。 至于说这批遗物埋藏的原因及时间 , 可能与武宗会昌五年大兴灭佛事件有关 。
山西平陆圣人涧发现唐代鎏金铜造像窖藏】总之,这批佛道造像造型准确逼真 , 比例适度 , 衣纹流畅 , 无论铸造、雕工皆精致细腻,显示出铸造和雕工方面的较高工艺水平 , 反映了唐代早期造像的特征 。 对研究我国的佛教艺术和道教思想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