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小麦收割完后,布谷鸟就不叫了,它们飞去哪里了呢?

引言:“维鹊有巢 , 维鸠居之 。 之子于归 , 百两御之 。 维鹊有巢 , 维鸠方之 。 之子于归 , 百两将之 。 维鹊有巢 , 维鸠盈之 。 之子于归 , 百两成之 。 ”——《诗经》
为什么在小麦收割完后,布谷鸟就不叫了,它们飞去哪里了呢?
文章图片
在农村生活过的朋友 , 想必曾经都听过布谷鸟的叫声 , 其声音听起来像是说“布谷~布谷” , 因此而得名 , 当然 , 也有网友表示 , 近十多年没听过布谷鸟的叫声了 , 很是怀念 。 布谷鸟啼叫时 , 恰巧很多地方是农忙时节 , 因此古人便认为是布谷鸟在提醒人们 , 要及时布谷了 , 否则春天不布谷 , 秋天没熟谷 。
为什么在小麦收割完后,布谷鸟就不叫了,它们飞去哪里了呢?】有趣的是 , 为何每当人们收割完小麦 , 而布谷鸟又不在啼叫呢?它们仿佛没有了踪影般 , 是去了哪里呢?
布谷鸟的学名 , 其实叫大杜鹃 , 是属于杜鹃科的一种 , 是在全球分布较为广的一种鸟类 , 它们的体型与鸽子接近 , 主要出现在林地、农田和居民点附近 , 布谷鸟是除了燕子、喜鹊之外 , 比较亲近人的一种鸟类、因此也被称为“吉祥鸟”
也确实 , 布谷鸟是吉祥的 , 因为它是一种益鸟 , 布谷鸟很少会去偷食农家的作物 , 它们会自己捕食昆虫 , 而山林中发生量较大、危害范围较广的是松毛虫 , 松毛虫的天敌便是喜鹊 , 根据不完全统计 , 一只喜鹊一小时内 , 能够补获百来只松毛虫 , 因此 , 喜鹊也被称为“森林卫士”
为什么在小麦收割完后,布谷鸟就不叫了,它们飞去哪里了呢?
文章图片
古籍记载:“皆因其鸣时可为农候故耳 。 ” , 布谷鸟的鸣叫 , 恰巧与农候时节重叠 , 其鸣叫并不是真的提醒人们及时布谷 , 而是因为繁殖 。 布谷鸟是一种候鸟 。 每年农历二月份开始 , 杨花落尽子规啼 , 子规指的就是布谷鸟 , 布谷鸟到了繁殖季节 , 雄鸟通过鸣叫吸引雌鸟 , 而这恰巧又接近谷雨播种季节 , 因此人们误认为布谷鸟提醒其农忙 。
布谷鸟避开了南方炎热的夏天 , 也避开了北方寒冷的冬天 , 每年九月份 , 布谷鸟与大雁一起南归 , 其六月份结束繁殖期 , 而恰巧很多地方六月份割完小麦 。 布谷鸟啼叫 , 完全是属于本能 , 是为了繁殖 , 繁殖期一过 , 它们也就安静了 , 开始捕捉害虫 , 养精蓄锐 , 为九月份南归补充体力 , 由于布谷鸟飞速速度快 , 而且大多单独活动 , 不发出声响 , 而且更多的是在山林活动 , 因此人们以为布谷鸟消失了 。
为什么在小麦收割完后,布谷鸟就不叫了,它们飞去哪里了呢?
文章图片
布谷 , 鸠也“ , 布谷鸟属于杜鹃的一种 , 而杜鹃也就是“鸠占鹊巢”中的鸠 。 李商隐曾在《锦瑟》中写道:“锦瑟无端五十弦 , 一弦一柱思华年 。 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托杜鹃 。 ” , 其中“望帝春心托杜鹃” , 便是取自《华阳国志·蜀志》 , 一个现实版“鸠占鹊巢”的典故 。
布谷鸟等杜鹃科鸟类 , 不善于筑巢 , 因此它们有着巢寄生的习性 , 它们会将鸟蛋诞在其它鸟类的巢穴 , 其中典型的代表便是喜鹊 , 喜鹊擅长筑巢 , 杜鹃一旦找到可乘之机 , 便会去换掉杜鹃巢中鸟蛋 , 当然 , 不仅仅只是喜鹊 , 便杜鹃“欺骗利用”的鸟类还有很多 。
而杜鹃的雏鸟 , 孵化期短 , 生长快 , 因此其雏鸟出于本能 , 会将周围的鸟蛋和雏鸟推出鸟窝 , 而被“寄生”的母鸟 , 也出于母性本能 , 还会照样喂养杜鹃雏鸟 , 有时候会看见杜鹃雏鸟体型超过被“寄生”的母鸟 , 还被嗷嗷待哺的情景 。
当然 , “鸠占鹊巢”这一现象是自然界的一种选择 , 人们不能够通过人类自己的道德标准 , 却评判这一现象 , 而布谷鸟 , 对于生态平衡 , 防治害虫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是一种益鸟 , 应该受到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