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万年前28岁猛犸象,生前长途跋涉,一生行走距离可绕地球

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的传说中 , 猛犸象在它们曾经漫游的苔原上扮演了关键的生态角色 , 以至于科学家们甚至提议让它们复活 , 以试图减轻我们的生活方式对地球造成的一些损害 。 而冰川融化使保存完好的标本解冻 , 它们的DNA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猛犸象灭绝的新视角 。 但是 , 由于猛犸象已经消失了4000多年 , 关于它们如何过日常生活的许多谜团仍然存在 。
1.7万年前28岁猛犸象,生前长途跋涉,一生行走距离可绕地球
文章图片
虽然目前距离成功复活一直会走路、会呼吸的猛犸象还有一段很长路 , 但能不能从猛犸象化石中跟踪它的运动并了解它从出生到死亡的移动地点呢?
最新刊于《科学》的一项研究指出 , 科学家分析了一只
长1.7米、有1.7万多年历史、年龄28岁的雄性猛犸象
象牙中的同位素比例 , 发现它
一生行走距离相当于围绕地球两圈

锶同位素——动物的跟踪设备!
我们都知道 , 树有年轮 , 记录了当时生长的速率和环境变化 。 而象牙也一样 , 从它们出生的那一刻起 , 直到它们死去的那一天 , 它们都有一本‘日记“写在它们的象牙上 。 而毕竟长鼻动物——猛犸象、乳齿象、大象及其近亲也是非常适合了解整个生活史的稀有动物之一 。 它们的历史记录存储在它们的象牙中 , 从它们出生到死亡 , 每天的生长增量、饮食、季节甚至怀孕的信息都可以在这里读取 。
1.7万年前28岁猛犸象,生前长途跋涉,一生行走距离可绕地球
文章图片
为了破译这本‘日记’ , 阿拉斯加大学古生态学家马修·伍勒(MatthewWooller)、德鲁肯米勒(Druckenmiller)领导的研究团队使用了大约340000次锶同位素测量值 , 这些锶同位素是猛犸象从食物和环境中吸收至象牙中 。
1.7万年前28岁猛犸象,生前长途跋涉,一生行走距离可绕地球
文章图片
其中锶同位素之间的独特比率(即锶-87与锶-86) , 提供了几千年都几乎无变化的地区位置指纹 。 而阿拉斯加的同位素地区位置数据是由啮齿动物的牙齿绘制 , 这些啮齿动物通常一生都停留在同一位置 。 团队将猛犸象象牙的锶和氧同位素数据与啮齿动物牙齿同位素绘制的地图进行比较 , 从而得出了猛犸象运动的信息 , 准确度更可高达知道它们每一周去过哪里 。
28年的生命中几乎绕地球转了两圈!
结果显示 , 这只猛犸象在它生命的头两年 , 它的活动仅限于阿拉斯加北部内陆地区 。 10厘米的象牙尖表明它在阿拉斯加内陆的育空河流域度过了生命的第一年 , 并且无太多移动 。
1.7万年前28岁猛犸象,生前长途跋涉,一生行走距离可绕地球
文章图片
然后2–16岁之间的少年阶段(约75厘米长的象牙) , 猛犸象在更大范围(下图黄色区域)活动 , 此后的象牙锶同位素显示出更大的变化 ,
距离相当于绕地球的两圈 。
如果猛犸象的社会结构与今天的大象相似 , 这可能反映了群体的运动:年轻的雄象会跟随大队 , 但长大后会脱离原本族群 , 更广泛地自由活动 。
当它在16岁左右成熟时 , 它开始长途跋涉 , 在它的一生中 , 它经常返回阿拉斯加的特定地区 。
1.7万年前28岁猛犸象,生前长途跋涉,一生行走距离可绕地球
文章图片
而这只古老的猛犸象在阿拉斯加北部的一个小地区度过了生命的最后几年 , 可怜的是 , 它最后可能是饿死的 。 在那里 , 靠近北极圈的阿拉斯加北坡 , 它巨大的身体一直躺着 , 直到17000年后挖掘出两具象牙、带牙齿的下颌骨和头骨碎片的遗骸 。
伍勒表示:“我们目前非常清楚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影响和变化 , 我们已经看到北极熊和北美驯鹿等现有巨型动物的活动和行为受到的影响 。 我认为我们的工作可以帮助告知未来情况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发生变化 , 以应对北极今天面临的一些重大变化 。 ”
1.7万年前28岁猛犸象,生前长途跋涉,一生行走距离可绕地球
文章图片
另外根据象牙的分析表明 , 这只猛犸象几乎生存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的鼎盛时期 。 过去科学家认为阿拉斯加在冰河时代被冰覆盖 , 但事实并非如此 , 当时大部分都没有被冰覆盖 。
1.7万年前28岁猛犸象,生前长途跋涉,一生行走距离可绕地球】值得注意的是 , 如今成群的驯鹿都在使用猛犸象最常旅行的一些路线 。 也许更有趣的是 , 其中一些路线不仅靠近发现大量其它猛犸象化石的地点 , 而且靠近已知的古代人类遗址 。 如果阿拉斯加的所有猛犸象甚至大多数猛犸象都与本研究中的猛犸象一样多 , 这将对它们后来迁移到该地区时与古代人类的潜在接触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