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在看不见的地方,上海临港新片区也走在全国前列


万万没想到,在看不见的地方,上海临港新片区也走在全国前列
文章图片
8月20日 , 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迎来成立两周年纪念日 。 几天前 , 42个涉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服务、现代航运服务和商文体旅等领域 , 投资额近280亿元的新项目集体开工 。 与热闹的开工仪式形成对比 , 是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正北侧中间的23-01地块 , 正在悄悄地画一张图纸——这里将崛起一个综合能源站 , 为入驻临港的那些金融信息服务中心、跨境金融综合服务总部机构等提供全方位能源服务 。
“临港的大项目多、前沿技术多、高端服务业多 , 而在看不见的地方 , 是极大和极高的用电需求 。 ”国网上海电力营销部副主任王俊说 , 在为这些企业服务时 , 全新的能源服务方式呼之欲出——以临港新片区为试点 , 为先进制造业提供低碳、快速、高质量的供电服务 , 擦亮“上海服务”品牌 。
即将完成施工图设计的综合能源站是成果之一 。 该能源站落成投运后 , 可通过冷水机组、风冷热泵、蓄冷/热水箱等构成的低碳供能组合 , 满足整个地块所有项目的用电需求 , 比常规供电方式降低用户侧近30%用电负荷 , 并将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1%至13% 。
万万没想到,在看不见的地方,上海临港新片区也走在全国前列
文章图片
用电大户怎么“减碳”?
衡量临港新片区对重磅项目的吸引力 , 用电需求是晴雨表之一 。
万万没想到,在看不见的地方,上海临港新片区也走在全国前列】国网上海电力临港能源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威介绍 , 这里用电大项目密度高、数量多 , 仅去年投运的35千伏以上用电大客户就有4家 , 其中特斯拉、积塔半导体达到220千伏电压等级;今年 , 又有13家客户提出了35千伏以上的用电需求 。
从用电量看 , 它们都是能耗大户 。 可临港新片区偏偏提出“双碳”示范区的建设目标 , 诀窍是从供电规划到供电方式上 , 全部走绿色发展道路 。
8月19日 , 国网上海浦东供电公司调控大厅的屏幕显示 , 临港新片区电网动态碳排因子为0.6713吨每兆瓦时 。 调度员吕正梳理地区电网双碳调度平台数据发现 , 过去一周内 , 临港新片区的碳排因子呈降低趋势 , 清洁能源发电量有较大增长 。
这个调度平台7月底才上线 , 由浦东供电公司自主研发 , 目的是实时监测临港新片区各类清洁能源的发电情况 , 可精准测算碳排放量 , 提供实时、动态、可信的排放数据 。 这样 , 政府部门能实时监控临港新片区总体及不同区块的碳排放情况 , 开展清洁能源规划布局;供电企业与电力客户可调整生产方式 , 控制碳排量 , 实现碳排放因子降低与资源投入之间的合理规划 。
此前 , 临港新片区已经规划并投运了氢能、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设施 , 有利于减碳 。 新平台上线后 , 又发现了新的减碳机会 。 “监测显示 , 网损率会影响碳排量 。 所以 , 我们增加电力自动化调节技术 , 降低电网传输过程中的电量损耗 , 通过减少非清洁能源发电量 , 来减少电网侧碳排量 。 ”浦东供电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张麟说 。 有了临港的试点经验 , 电力部门能计划将双碳调度平台的服务对象先拓展到整个浦东新区 , 有机会再向全市推广 。
在具体项目或地块的供电上 , 综合能源站、虚拟电厂等新技术也是临港新片区打造“双碳”示范区的重要支撑 。
这些共同组成了临港新片区“综合能源管控平台” 。 平台由国网上海电力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合作建设 , 全面整合电力、水务、燃气等数据 , 可实现临港地区所有企业碳监测、碳评估和碳预测 , 并可为高耗能企业提出相应的减排措施 。 平台还在制定产业能耗双碳标准 , 为招商引资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
根据规划 , 到2025年 , 临港新片区的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预计可达50% , 电力占终端能耗比例为49% , 新建民用建筑绿色建筑达标率和港口岸电设施覆盖率均达到100% 。
万万没想到,在看不见的地方,上海临港新片区也走在全国前列
文章图片
“完美波形”从何而来?
临港新片区汇聚了大量半导体、芯片等先进制造业企业 , 他们不仅对供电容量有要求 , 而且对电能质量要求不低 。 用通俗的话来说 , 不停电不跳闸是基本底线 , 电压波形必须完美——哪怕电压微小的波动 , 都可能对生产造成影响 。
国网上海客服中心大客户经理钟筱怡在接到一家半导体企业用户提出的优化电能质量需求后 , 嗅出了提升服务的空间 , “这是临港新片区企业的需求 , 更是整个高端制造业的需求 。 如果能通过服务临港的企业总结出成熟的服务方案 , 那么对全上海乃至全国的高端制造业都有积极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