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店和商品同质化迹象初现 后盲盒时代泡泡玛特们拼的是什么( 二 )


门店和商品同质化迹象初现 后盲盒时代泡泡玛特们拼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位于王府井APM的TOPTOY与泡泡玛特 , 门口装修风格颇为相似 。
盲盒潮玩店不仅门店装修出现同质化现象 , 商品同质化的情况可能更加明显 。 除了泡泡玛特坚持以开发并销售自有IP为主外 , 大多数盲盒潮玩店的商品都是以授权产品为主 , 更像是集合店 。 中国商报采访人员走访多家不同品牌的潮玩店发现 , 同一商品出现在不同门店的情况非常普遍 。 如52TOYS的LULU猪系列、江南可爱制造总局的囡茜系列 , 在九木杂物社、TOPTOY、酷乐潮玩、IPSTATION以及52TOYS门店中都能购买到 。 有数据显示 , 52TOYS的合作零售终端超过了1万家 , 而一些国外玩具厂商如日本万代的授权范围更是广泛 , 连泡泡玛特都是其销售商 。
对于购买渠道的多样化 , 不少玩家都表示利弊共存 。 “喜欢的IP购买渠道变多了 , 一方面会觉得比较好买 , 限购或断货之类的情况可能比较少 。 但另一方面 , 门店之间的区别会变得越来越小 。 ”小云表示 , 现在哪里有卖的她就去哪买 , 没有什么对门店品牌的忠诚度 , 更何况还有二手交易平台可以“捡漏”或者“回血” 。
门店和商品同质化迹象初现 后盲盒时代泡泡玛特们拼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盲盒的购买渠道变得越来越多 。
在抽盒机和门店总共抽了三个某新出盲盒系列后 , 小万决定转战二手交易平台 。 “抽不到喜欢的款 , 还出现了重复款 , 还是去低价收购确认款吧 。 ”小万已经失去了前两年“端盒”的激情 , 表示自己更佛系了:“小抽怡情 , 端盒伤钱啊 。 ”
自有IP困局
毫无疑问 , 盲盒的热度没有过去那么高了 。 8月12日 , 泡泡玛特股价再次下跌 , 跌超7% , 较历史最高点下跌超五成 , 市值缩水一半 。 这个市值曾达上千亿元的盲盒神话 , 如今正在回归现实 。
泡泡玛特股价的下跌固然有盲盒市场玩家增加、赛道竞争激烈的原因在 , 但更多是由于其目前的自有IP难以重现当年的Molly神话 。 泡泡玛特的财报数据显示 , 2020年 , Molly这个IP为泡泡玛特贡献了3.57亿元的营收 , 占比为14.2% 。 而这一IP在2019年产生的收益达到了4.56亿元 , 占比为27.1% 。
“当家花旦”的收益下滑 , 意味着该IP给人们带来的新鲜感正在淡化 。 泡泡玛特当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 , 在2020年持续尝试发掘新的爆款IP , 并与知名IP进行合作 , 还首次尝试了真人类IP 。 但遗憾的是 , 至今尚未有IP呈现出当年Molly一样的爆发式增长态势 。
对泡泡玛特而言 , 独家的自有IP让它避免了与同行竞争的同质化 , 却也给泡泡玛特带来了问题:自有IP角色背后的故事性不强 , 非粉丝很难买单;且大部分自有IP只在泡泡玛特自有渠道销售 , 渠道相对受限 , 倒逼泡泡玛特加速开店拓展销售渠道 , 带来的成本压力也不小 。
而对于泡泡玛特以外的盲盒潮玩店来说 , 以集合店、经销商为主的销售模式固然能降低消费者的消费门槛 , 却难以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 。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众多潮玩品牌都在强推自有IP的原因 。
门店和商品同质化迹象初现 后盲盒时代泡泡玛特们拼的是什么
文章图片
泡泡玛特一直坚持以开发自有IP为主 。 图为其“当家花旦”MOLLY系列 。
但很显然 , 缺乏成熟故事背景的自有IP角色们难以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常青树 。 不少玩家告诉采访人员 , 对于一些新推出的IP盲盒 , 他们往往只是一时新鲜 , 对某个IP的重复性消费很少 。 “现在看到新出的IP盲盒 , 如果实在非常喜欢的话 , 就会去二手平台收购已经开盒过的确认款 , 价格至少便宜十元 。 ”小万认为 , 现在商家推出新IP的速度太快了 , 有时候一个月会推出两三个新IP , 能够持续运营下来、出多种系列的IP却不多 。 “更希望看到自有IP背后的一些故事性的东西 , 让角色真正立得住 。 ”小云则表示 , 感觉盲盒正在变成快速迭代的不走心产品:“某些玩具厂商在出同一IP不同系列的时候 , 只是换了个颜色或者配件 , 非常敷衍 , 感觉被‘割韭菜’了 , 甚至还侮辱我们作为‘韭菜’的智商 。 ”
采访人员从多名玩家处了解到 , 比起销售方的品牌 , 玩家更重视的是IP 。 “其实我对去泡泡玛特还是别的什么店买并不关心 , 重点是谁在卖我喜欢的IP 。 ”有玩家直言 , 如果IP的授权销售方发生了变化 , 他也会随之改变购买渠道 。
后盲盒时代拼什么
盲盒的热度不断下降 , 消费者们正在回归理性 。 对潮流玩具品牌而言 , 进入后盲盒时代需要比拼的或许还是产品和渠道两个关键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