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中国光伏四大争议事件:争议、冲撞能否给行业带来成熟与良善?

多年之后回头看 , 2021年必定会是中国光伏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这一年 , 是“双碳”目标正式发力的第一年 , 是光伏真正走向平价的元年;这一年 , 跨界者众 , 汹涌而入 , 多年前大干快上、热闹非凡的景象再现;这一年 , 资本热捧 , 多家光伏企业市值屡创新高 , 行业真正破圈让广大投资者更让平民百姓所熟知!
在上述诸多情势之下 , 另外一大现象尤其值得关注——光伏企业之间的摩擦、竞争也达到新高度 。 产业链不均衡导致的矛盾 , 专利权纠纷导致的摩擦 , 让这个行业话题不断 , 争议范围全面覆盖硅料、电池、组件和支架四大领域 。
某种程度来说 , 当下的摩擦与争议是光伏产业发展的必然 , 是行业走向更高阶段必然要经历的一段路 。 但所有的竞争与摩擦 , 应该在理性和法规的框架下进行 , 一旦越界将贻害无穷 , 可能会有人获小利 , 但没有人会是胜利者!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力求中立、客观的将今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几大争议呈现如下 , 期待是非早有定论、行业再上层楼:
硅料:“囤积居奇”争议与反诘
进入2021年以来 , 硅料价格便如同脱缰的野马般“失控” , 进而引发光伏行业大面积“恐慌” 。 在此期间 , 从业者对硅料涨价的讨论不绝与耳 , 但基本都是宏观层面上的分析 , 并未具体到个体 , 直到爱旭股份(SH:600732)实名举报通威股份(SH:600438) , 该问题的争议走向白热化 。
起底中国光伏四大争议事件:争议、冲撞能否给行业带来成熟与良善?】6月9日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的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徐文立、处长金磊和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有关人士出席 。 会议由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阳光电源(SZ:300274)董事长曹仁贤主持 , 国电投、三峡新能源、晶科、天合、爱旭、隆基、中环、晶澳、通威、亚硅、晋能等产业链上下游近20家企业出席 。
华夏能源网(www.hxny.com)注意到 , 一天后 , 即6月10日 , 网络上开始流传爱旭股份在此次座谈会上的《关于光伏行业热点、难点问题座谈会的汇报材料》 , 其内容指向明确 , 瞬间便在光伏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
起底中国光伏四大争议事件:争议、冲撞能否给行业带来成熟与良善?
文章图片
在网传材料中 , 爱旭股份表示 , 当前行业供需错配仅是硅料价格上涨的表象 , 实际上 , 硅料价格上涨是由于部分企业刻意营造多晶硅、硅片短缺 , 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所致 。
材料明确指出 , 自4月开始 , 通威集团永祥股份觉得“月度定价”上涨太慢 , 拿出少量多晶硅料每周邀请部分企业竞标 , 将最高竞标价作为下周多晶硅的参考价 , 周而复始地推升价格快速上涨 , 使得多晶硅价格月内飙涨37.2%、硅片价格飙涨23.5% , 致爱旭自身已无法安排生产 , 并严重影响到行业发展 。
爱旭网传材料还指出 , 2021年1月至5月 , 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上涨 。 其中 , 上游的硅料价格上涨了149% , 硅片价格也上涨一半达56% 。 中游 , 组件、电池分别上涨了7.5%、3.7% , 相较而言 , 其涨幅远低于原料价格 。 另一方面 , 行业的整体库存却在持续增加 , 截至5月31日 , 行业总库存高达68.6GW , 上游厂家囤货意味明显 , 有哄抬物价之嫌 。
对此 , 通威股份随后做出回应:“公司没有出货给任何中间贸易商 , 也不存在哄抬价格、囤积居奇的情形 。 无论哪个行业、产品价格都是供求关系的表现 , 是产业布局结构是否合理的问题 。 我们倡导产业链各环节 , 回归理性 , 把握投资节奏 , 合理布局产能 , 以利于产业和企业的稳定发展 。 光伏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基本形成市场化 , 应尊重基本经济规律 , 相信市场化调节的能力 。 ”
此事在行业内外引起轩然大波 , 各种声音开始发酵 , 相关讨论超出行业层面 。 例如 , 某财经媒体发布的《公开承诺的业绩难以完成爱旭竟然甩锅给同行》一文就对爱旭的出发点做出质疑 。
起底中国光伏四大争议事件:争议、冲撞能否给行业带来成熟与良善?
文章图片
文章指出 , 爱旭是因借壳上市业绩对赌未达标而甩锅给同行 。 去年爱旭没有完成公开承诺的业绩目标 , 业绩承诺延期履行后今年要完成共计9.3亿元的利润目标 , 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如果爱旭股份连续两年都不能完成公开承诺的业绩 , 就必须拿出真金白银来赔偿 , 因此爱旭想通过攻击原料生产企业以摆脱自身危机 。 此外 , 文章还就爱旭的定增与扩产等决策事项提出了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