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成功地控制了雷电,除了壮观还有什么用?

2021年7月12日 , 中科院大气工程在山东滨州成功进行人工雷电先导试验 , 现场视频被曝光 , 网友直呼壮观 , 一道金光直接冲天而起 , 而在金光的尽头 , 一道蜿蜒的紫罗兰闪电划破苍穹 , 持续闪烁 , 照亮了原本灰蒙蒙的天空 , 甚至是雷霆万钧 , 让人不寒而栗 。 对于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幕 , 有网友调侃 , 这难道是天人在劫掠中飞来飞去?
中科院成功地控制了雷电,除了壮观还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这次的成功得益于科研人员的大力努力 , 在中国气象局闪电场科学实验基地 , 研究人员多次向天空发射闪电火箭 , 最终一次成功 , 那么 , 人工闪电和自然闪电有什么区别?中科院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其实人工闪电和自然闪电的区别在于人造光束 , 而从天而降的紫光则是一点点的自然光在扩散 , 两者的外观差别很大 , 金光笔直、紫光曲轴 , 粗细也略有不同 , 这是因为人造光束是由发射光束的火箭携带的金属电网产生的 , 火箭的飞行路径是固定的 , 钢丝绳被拉成一条直线 , 所以人造光束看起来像一束之光 。
中科院成功地控制了雷电,除了壮观还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而自然闪电是由于云上下部正负电荷之间存在电位差 , 当电位差达到一定水平时 , 雷云就会向下方放电 , 射线的大小由电位差的大小决定 , 电位差随时变化 , 因此自然光线的大小也显得有大有小 , 晶体形状像周围辐射一样 , 没有固定的轨迹 。 那么为什么中科院要试点人造射线 , 毕竟历经多次考验才终于成功 , 这种类型的难度是相当高的 , 试验必须具有重大价值 , 并且研究人员愿意为此花费金钱和时间 。
中科院成功地控制了雷电,除了壮观还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现在是夏季 , 雷暴多发 , 强度大、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闪电也是一种自然灾害 , 可以破坏植被、农田和建筑 , 威胁人民的财产和生命 , 因此闪电也被列为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 , 海南某养猪场数十头牛被雷击致死 , 农户一夜之间损失了数十万 , 更严重的是1989年环岛爆炸造成近100人遇难 , 数千万财产损失 , 中科院制造的人工避雷器其实是为了避雷 , 在多雨多云的夏季 , 我们有必要预知雷电的到来 , 避免雷电带来的损失 。
中科院成功地控制了雷电,除了壮观还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中科院的人工射线试验尤其引人注目 , 因为试验光束只能在雨天发射 , 火箭拖着一根金属电缆 , 然后将火箭发射到风暴云中 , 存储在其中的电荷已被吸引到电线上 , 退出之后终于形成了闪电 , 所以在曝光的视频中我们看到紫色光芒出现在金色光芒之后 , 这就是完整的引力过程 。 自然雷电熄灭后 , 暴风云层中所剩电荷不多 , 不足以再次形成雷电 , 也不会出现某一时间突然雷击造成的事故 , 因为现在虽然可以提前观测到雷暴 , 但是对于雷电发生的具体时间仍然无法精确预知 , 就算是人为操控的 , 而闪电是让暴风云提前释放闪电 , 避免危险 。
中科院成功地控制了雷电,除了壮观还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 , 一个微型建筑即将倒塌 , 但尚未倒塌时 , 提前拆除它是可以的 , 同样的目的也用于人造射线 , 此外 , 人工控制闪电也可以获得相关的自然闪电数据 , 用以进行研究 , 科研人员一旦熟悉雷电放电的原理和规律 , 就可以改进雷电探测设备 , 使预报的范围和时间更加准确 , 从而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 因此人工射线技术是非常重要和复杂的 ,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中国、法国、巴西和日本主导这项技术 , 中科院纳西所开展的人工矿山中试取得成功 , 意义重大 , 值得庆祝 。
中科院成功地控制了雷电,除了壮观还有什么用?
文章图片
中科院成功地控制了雷电,除了壮观还有什么用?】通过利用好人工闪电技术 , 我们可以更加熟悉和了解闪电 , 不再惧怕它 , 相信随着我国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 , 未来雷电灾害会越来越少 , 尽管大自然的力量神秘莫测 , 人类也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来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