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需均走弱——2021 年 7 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 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 , 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 若您并非海通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 , 为控制投资风险 , 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 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 , 若给您造成不便 , 敬请谅解 。 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 , 投资需谨慎 。
·概要·
出口有所回落 , 7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3% , 较上一月大幅回落;即使剔除基数效应 , 也是如此;不过 , 季调处理后 , 7月出口金额仍在2700多亿美元的历史高位 。
出口缘何回落?一方面 , 或与美国耐用品需求见顶有关 。 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品中 , 有超过6成是耐用品 , 随着美国耐用品消费增速逐步见顶 , 美国需求对我国外需的拉动将逐步减弱 。 另一方面 , 或与防疫物资以及地产等相关产品出口回落有关 。
进口持续走弱 。 7月我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8.1% , 已经连续2个月回落 。 在去年基数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 进口仍不及预期 , 或与近期国内疫情反复有关 。 不过 , 如果没有疫情反弹 , 我国当前内需或也偏弱 。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 , 美元计价下 , 2021年7月我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9.3%(前值32.2%) , 不及市场预期的20.0%;进口同比增长28.1%(前值36.7%) , 不及市场预期的33.3% 。 7月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至565.9亿美元 。
出口有所回落 。 美元计价下 , 7月我国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9.3% , 较上一月大幅回落;即使剔除基数效应 , 7月出口金额较2019年同期年化同比为12.9% , 也较上一月下滑2个多百分点 。 不过 , 季调处理后 , 7月出口金额仍在2700多亿美元的历史高位 。
内外需均走弱——2021 年 7 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文章图片
内外需均走弱——2021 年 7 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出口缘何回落?一方面 , 或与美国耐用品需求见顶有关 。 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品中 , 有超过6成是耐用品 , 尤其是音像设备、电脑、家电等产品 。 随着美国耐用品消费增速逐步见顶 , 美国需求对我国外需的拉动将逐步减弱 。 从同比增速来看也是如此 , 自今年2月以来 , 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已经连续5个月下滑 。
内外需均走弱——2021 年 7 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文章图片
另一方面 , 或与防疫物资以及地产等相关产品出口回落有关 。 尽管海外疫情仍在蔓延 , 但欧美等主要经济体死亡率与重症率仍相对较低 , 欧美等主要经济体仍然延续放开的措施 , 我国防疫物资相关产品出口再度回落 。 7月防疫物资相关产品同比跌幅扩大至-26.8% , 即使剔除基数影响 , 也较上一月回落约6个百分点 。
此外 , 地产相关产品出口则持续回落 , 7月地产相关产品出口同比为10.1% , 较上一月回落14个百分点 , 主要与海外地产景气渐弱有关 。
内外需均走弱——2021 年 7 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文章图片
内外需均走弱——2021 年 7 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文章图片
进口持续走弱 。 美元计价下 , 7月我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28.1% , 较上一月再度回落十几个百分点 , 已经连续2个月回落 。 在去年基数相对较低的情况下 , 进口仍不及预期 , 或与近期国内疫情反复有关 。 通过季调环比来看 , 7月进口季调环比为-3.8% , 为过去10年来最低水平(除2017年外) 。
不过 , 如果没有疫情反弹 , 我国当前内需也偏弱 , 例如7月PMI进口订单指数已经下滑至49.4% , 连续2个月跌破枯荣线 。
内外需均走弱——2021 年 7 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文章图片
内外需均走弱——2021 年 7 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文章图片
从进口国来看 , 自主要经济体进口增速均下行 , 尤其是对欧美进口下滑幅度最大 。 从进口品来看 , 多数进口品量价齐跌 , 其中 , 除原油外 , 7月主要产品进口数量均下滑 , 尤其是未锻造铜和大豆;而主要进口产品价格虽有下滑 , 但仍处于较高位置 , 对进口仍有一定支撑 。
内外需均走弱——2021 年 7 月外贸数据点评(海通宏观 梁中华、李俊)
文章图片
-------------------
法律声明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梁中华宏观研究)为海通证券研究所宏观行业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 ,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使用 , 仅供在新媒体背景下的研究观点交流;普通个人投资者由于缺乏对研究观点或报告的解读能力 , 使用订阅号相关信息或造成投资损失 , 请务必取消订阅本订阅号 , 海通证券不会因任何接收人收到本订阅号内容而视其为客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