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略意义上|为什么有的股民总是在股票下跌时候买入?此文很短很深,建议收藏

在战略意义上 , 格局决定成败;在战术意义上 , 细节决定成败 。
战略需要理论来把握 , 战术需要技术来实现 , 而实践的关键是建立一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 , 即:它既是目标合理性、方法可行性、组织(实施)有效性、资源配置科学性的结构统一;也是角度、力度、适度、量度关系的价值权衡 。 这套分析、诊断、驾驭系统就是《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通过81个逻辑环节要讲述的具体内容 。 对此 , 《文化诊断学思考力专辑》将思维与实践作为一个对象化过程 , 并总结了思维对象化过程的三部曲:
第一部:理论化——简单的事物中往往隐藏着复杂的道理 , 复杂的道理往往借用了简单的形式 。 在没有进入实质性的行动之前 , 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有利于思考 。 通过理论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和系统化 , 其目的是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 使复杂的事情变得更加简单 。
第二部:技术化——通过着力点 , 根据现实的相对性条件 , 把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技术 , 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 , 条理化、流程化、标准化 , 计量化 。 一旦进入实质性的实施过程 ,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有利于行动 。
第三部:艺术化——选择好实践的角度、力度、适度、量度 , 在操作过程中将技术标准与主体的个性特征结合起来 , 在科学思维、价值思维、应变思维的三维结构中 , 达到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 。
其中 , 理论需要有哲学高度 , 技术需要有科学深度 , 操作需要有艺术角度 。 理论是一门哲学 , 技术是一门科学 , 操作是一门艺术 。 能够将它们融会贯通的 , 就是“文化诊断学思考力在线学习”要培养的思考力 。
要想增长知识 , 需要多加阅读;要想增强能力 , 需要多加锻炼 。
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方式是不一样的 。 一般来说 , 知识来自阅读 , 能力来自锻炼 。 阅读在于多 , 阅读越多 , 知识量越丰富 。 而能力的锻炼则取决于“精一” , “精”即是精诚 , “一”即是专一 。
思考力属于一种特殊能力 , 而要获得这种“力” , 最好能展开实际的“思维对弈” , 在互动过程中产生一种“作用力” , 进而将这种作用力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力 。
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交易员 , 必须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首先在市场上找到成功的交易员 , 找到合适自己的交易模型 。
第二步:反复测试 。 有了方法就要在实战中反复的测试 。 在测试中 , 一定要注意必须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测试 , 至少要在3个月以上的时间 。 原因是没有一个十全十美的交易系统 , 只有盈利的交易系统和亏损的交易系统之分 。 必须保证在一定的周期内 , 才能验证系统的有效性 。
我们很多人经常在测试的初始阶段 , 由于遇到亏损的交易 , 就轻易否定系统的有效性 , 然后在市场上继续寻找新的交易模型 。 其结果是认识了一大堆交易系统 , 没有一个能够系统掌握的 , 当然也就成了市场的“老油条” 。 一说理论比谁都多 , 瞧不起这个 , 瞧不起那个 , 只瞧得起自己 , 可自己却偏偏不争气 , 不能帮助自己实现最后的成功 。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第三步:数据分析 。 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以后 , 需要将交易数据进行详细的客观分析 , 找到自己的交易模型准确率是多少?最大的盈利和亏损比是多少 , 平均月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 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等 。 从数据上看自己对方法的掌握程度 , 从数据中找问题 ,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
第四步:修正方法 。 在进行方法修正时 , 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 在发现交易模式问题的过程中 , 不能以单笔交易亏损作为修整的目标 , 修正并不是将所有亏损的交易修正为盈利的交易 。 因为亏损的交易 , 如果是按照严格的交易系统的买卖 , 也是正确的 。 盈利的交易 , 如果不是按照交易系统的买卖 , 也是错误的 。
修正交易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人为的主观因素 , 让交易变得更为简单、机械 , 让盈亏比更为合理 。 让交易这份工作 , 更为愉快和轻松 。
在战略意义上|为什么有的股民总是在股票下跌时候买入?此文很短很深,建议收藏
文章图片
为什么有的人总在股票下跌时候买入?
在股票这个市场上 , 下跌买入的人永远只有少数 , 由于人性使然 , 大部分的人在遇到行情下跌时一般会选择“鸵鸟战法” , 把头埋进沙子里 , 装作啥也看不见 。
其实从买入的黄金时间来讲 , 下跌买入的方式已经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了 , 但是这里也要区分下跌买入的大环境是牛市期间还是牛市结束 , 两个不同的时期买入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