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晚报|因意外失去右手 她只手学会织毛衣还免费传授技术( 二 )


一次,陈敏看到一位残疾人,同样失去了右手,却能灵巧地编织各种毛衣和围巾 。 陈敏和对方交谈后了解到,织一件毛衣能有几十块钱的收入,“忙起来了,也许就没心思想东想西了 。 “陈敏决定也学编织 。
最初,截肢后的右臂很不灵活,不能像别人那样轻巧地绕线,棒针挨着截肢的端口会痛得汗水直流 。 慢慢地,她开始掌握了编织的技巧,利用小手臂和身体的力量控制棒针,巧妙地解决了棒针不受控的难题 。
终于,一条像样的围巾在她的手里编织成功 。 自那以后,毛衣、裤子都成为她编织的对象 。 一件套头毛衣30元、一件开衫毛衣50元,“我怎么也没想到,受伤后,我还能以这样的方式为家里挣钱、减轻负担 。 ”
在那之后,陈敏还学会了做绢花,这种薄如蝉翼的绢花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也并不愁销路 。
而在做社区工作时,陈敏还发现,社区里有不少和她一样的残疾人,大多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心态低迷,“我走出来了,还要帮他们也走出来 。 ”
免费传授编织技术
为帮助这群残疾人,陈敏一方面发动和鼓励残疾人加入自己的手工绢花制作培训队伍;一方面还不断地学习更高级的手工绢花艺术品制作,实现自我价值,充实自己的生活 。
刚开始的教学成果并不尽如人意,陈敏深感势单力薄,于是又联系社区志愿者老师多次进行指导,举办多期培训班,壮大的教学队伍终于免费培养出了一批技艺成熟的学员 。 她又积极争取街道和区残联的支持,开办“陈敏手工坊”,专门制作出售手工绢花作品,得到了大家的喜爱 。
对话
她把灰色天空织成了蓝色
不介意别人异样的眼光,甚至不介意被人说自己“断手”,在陈敏的眼里,一切都很平和 。 “我很平凡,做的事也微小,我只是简单想用自己柔软的力量温暖他人,潜移默化地感染身边人,用轻柔的绒线传递温暖、诠释善良 。 ”
在外人眼里,陈敏是自立自强的典范,但只有她自己才知道,从跌倒到站起来的过程,有多痛苦 。
学会织毛衣,只是人生站起来的第一步,但她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地学习,人生才会看到更高的巅峰 。
陈敏很懂得回报社会,她记得当初钟主席为了她跑上跑下和医生沟通的样子,记得为了帮她走出困境社区做的努力 。 于是,在邻居胡婆婆和丈夫失去子女,又不愿跟孙子一起住的情况下,她主动照顾老人,义无反顾当起了“编外子女”的角色,直到两位老人去世 。
直到今天,胡婆婆的孙媳妇都和陈敏保持着很好的关系,“那些年幸好有陈敏帮我们照顾婆婆爷爷,要不然,照顾不了老人会成为我们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 ”
有人觉得命运不公,当初让陈敏的天空变成了灰色,但陈敏不这样认为:“如果变成了灰色,我就把灰抹去,恢复它本来的蓝色,就行了!”
重庆晚报-上游新闻采访人员 王渝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