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平台捡软柿子捏,善良的上帝应提高警惕

这个年头 , 一谈论到债权债务问题 , 总是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 各有各的苦衷 , 各有各的难处 。
既有人说“欠债还钱 , 天经地义” , 也有人说“借钱的是孙子 , 还钱的是大爷” 。 这个领域 , 总也不会是一个非对即错的选择题 , 牵扯到金钱和利益 , 往往没有情谊 , 只有“生意” 。
关于消费金融公司贷款利率将被限定在24%上限的消息 , 引来了无数的争议和讨论 。
对债权方而言 , 利率受控总归是利空消息 , 对债务人 , 这个上限依然不及预期 。 不管怎样 , 这个领域总算是有约束了 , 算是一件值得让人拍手称快的事 。
网贷平台捡软柿子捏,善良的上帝应提高警惕
文章图片
新兴网贷平台的经营窘境
当前的网贷平台 , 已经和曾经的P2P有了本质上的差别 , 至少有了牌照约束 , 不是谁有钱就能放贷了 , 这算是一个比较大的进步 。
消费金融公司除了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 其他方面跟一些农村中小银行机构甚至没有本质的区别 , 毕竟很多农村中小银行除了存款也就是放贷业务了 , 顶多再有一点结算和代理业务 。
吃利差成了众多网贷平台背后的资方—那些新兴消费金融公司的唯一利润来源 , 从金融机构进行同业拆借 , 然后再放贷、收贷 , 这就是它们的主业 。
在没有贷前调查 , 没有抵质押物 , 没有担保人的前提下 , 要把一笔真金白银借给素昧平生的第三人 , 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风控能力很强的大银行在相关管理部门持续强调提高信用贷款占比的呼声之下 , 仍踌躇不前 , 除了信用卡之外 , 普通消费者想要获得一笔银行信用贷款都不容易 , 何况这类近些年新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呢?
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简单 , 据说挣钱能力又强 , 开出的薪酬也很诱惑人 , 很多银行的老员工都跃跃欲试 。 小徐就是其中的一员 , 他从某城商行跳槽到老东家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已经工作一年多时间了 , 一过去对方就给了一个部门负责人的位置 , 新公司承诺的薪资待遇较先前差点翻了倍 。
但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 新东家承诺的满薪他是一次也没拿到过 , 而各种KPI指标扣减一次也没落下 。 在业务条线 , 消费金融公司主要有两大块 , 其中之一就是每天到处跑 , 跟老东家和其他中小银行打交道 , 借钱还钱 , 这类部门薪资较低但比较稳定;其二就是零售业务部门 , 负责信贷领域的风控管理 。
有海外求学经历的小徐为了挑战高薪 , 深思熟虑之下 , 进了其中一个零售业务部 。 过去第一年一切顺利 , 在信科部门的各种模型下 , 不停地放款 , 确保将每一分借来的同业资金都尽量转化为生息资产 , 这也是公司的经营策略 。
放款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 , 只要客户通过线上的授信审批 , 他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引导借款人用足额度即可 。
网贷平台捡软柿子捏,善良的上帝应提高警惕
文章图片
然而风险总是滞后的 , 公司的贷款最长期限为1年 , 这也是所有消费类贷款的最长期限 。 一年半之后 , 小徐所在的部门终于将逾贷比(逾期贷款与存量贷款的比例)做到了16个百分点以上 , 这个数据要是搁在他之前的城商行老东家 , 恐怕日子也就没法过了 。
只要是放贷机构 , 就一定会有不良 , 就算是宇宙大行也无法避免这个事实 , 但若是不良率上双 , 这就不是正常的事了 。
毕竟逾期或不良不能代表实际损失 , 按照公司的要求 , 谁放款谁负责催收 , 小徐终于开始觉得有压力了 。
但细算下来 , 16%的逾贷比之下 , 公司仍然有挣头 。 通过各种催收 , 实际不良贷款(本金或者利息逾期超过90天才正式划入不良贷款)总算有了下降 , 但也超过了10个百分点 。
公司放出去的贷款利率一般都维持在年化23%左右 , 一直没有超过24个百分点 , 如果不良率不超过15% , 扣除同业借款利率5个多点 , 依然还有很大利润空间 。
在小徐看来 , 这种长期的高利息和高不良率同时存在的局面是不可持续的 , 他已经切实感受到了压力 。 按照公司的最新部署 , 经营策略开始有了调整 , 从最开始的注重增量挖掘转变为存量维护 。
能进入公司存量维护名单内的客户都是“优质”的 , 之所以这里将“优质”二字加上了引号 , 只能说明这是一个相对状态 。
能申请银行贷款的客户 , 有谁会愿意通过消费金融公司来申请网贷呢?相比之下 , 消费金融一万元的利息可以超过银行机构四万元贷款利息了 , 这确实是一个不对等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