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柴达木盆地打开火星窗口


在柴达木盆地打开火星窗口
文章图片
科考队员在柴达木盆地的沙漠中前行 。
在柴达木盆地打开火星窗口
文章图片
在柴达木盆地打开火星窗口】冷湖火星营地 。
在柴达木盆地打开火星窗口
文章图片
科考队员在艾肯泉采水样 。
“火星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接近的天体 , 是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天体 , 也会是未来人类向地球外移民的首选目的地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肖龙带领团队在柴达木盆地进行了8年火星类比研究 , 希望能在那里打开一扇人类在地球上认识火星的窗口 。
柴达木盆地与火星地貌很相似
打开罗盘、展开地形图、调试对讲机——7月16日中午 , 肖龙带领团队又一次出现在柴达木盆地 。 自2014年开始 , 肖龙每年夏季都会到柴达木盆地进行火星类比研究 , 每次时间半个月左右 。
东台沙丘位于柴达木盆地腹地 , 形似一条长龙 , 长约5000米、宽约100米、高约30米 , 在宽阔的盆地中非常显眼 。 “通过这个沙丘可以推测周围环境的风向 。 ”肖龙每年来都会对沙丘进行一番测量 , 以观察它的细微变化 。
今年已56岁的肖龙 , 有着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敏捷 。 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轻松登上了东台沙丘的顶端 , 几名队员跟在后面 , 显得有些吃力 。
7月19日 , 沙漠戈壁下起了雨 , 气温从35℃骤降到10℃以下 。 “柴达木盆地的雨水变多了 。 ”这场持续几个小时的小雨 , 让肖龙也觉得罕见 。 大家穿上所有带的衣服后 , 还是普遍感到身体不适 。 相比罕见的雨水洗礼 , 沙尘暴则是柴达木盆地的常客 。
赵健楠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一名副研究员 , 也是肖龙团队成员之一 。 他回忆 , 一次在柴达木盆地的无人区研究脊状地貌时 , 遭遇过沙尘暴 。 当时 , 大家四处躲避 , 却无处可藏 , 很快就被淹没在遮天蔽日的风沙中 。 约半小时后 , 沙尘暴消散 , 大家的头发、鼻孔、耳朵里到处都是沙子 , 很多人的脸被沙子砸出了红印 。 肖龙觉得这是研究沙尘暴的绝好机会 , 便让大家从各自身上采集沙尘样品 , 以分析沙尘的成份和来源 。
干盐滩、雅丹、沙丘、冲沟、干谷……8年来 , 这些火星上的地貌 , 肖龙团队在柴达木盆地都一一找到了 , 而且几乎是一模一样 。 “各种地貌百看不厌 , 甚至看了后晚上睡不着觉 , 第二天还要再去看 。 ”肖龙介绍说 , 柴达木盆地无人区高盐、干旱的环境 , 与火星极其相似 。
在柴达木盆地寻找火星生命
美国登陆月球前 , 在亚利桑那和夏威夷等地进行了野外验证试验 。 由此 , 这种方式也被用到其他行星上 , 称之为比较行星学 。
“行星的类比研究一刻也不能松懈 , 必须走在行星探测之前 。 ”肖龙目前从事的在柴达木盆地寻找火星生命的类比研究 , 与早年的“阿波罗计划”很相似 。 寻找地球之外的生命 , 除了开展空间探测任务外 , 利用特定的地球环境进行类比研究 , 也是常见方式之一 。
肖龙认为 , 从方法论上讲 , 做火星类比研究最划算 。 通过对柴达木湖泊演化成的雅丹地貌的研究 , 为火星地貌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从结果上讲 , 天问一号着陆点就有沙丘 , 但在火星上没进行采样分析 , 通过柴达木盆地来认识火星上的沙丘更加方便 。
水是生命之源 。 现有的火星遥感及火星登陆测量 , 都发现火星上存在大量的含水硫酸盐 。 这些盐类的状态和演化 , 也见证了火星表面环境条件的变化 。 肖龙分析 , 大约距今30亿年前 , 火星巨大的水体消失殆尽 , 只留下干涸的盐类沉积 。 而这些盐类沉积 , 在柴达木盆地广泛存在 。 由此可以推测火星古环境和演化历史 , 以及是否存在生命的可能 。
“火星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大 。 ”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后黄婷是肖龙的博士生之一 , 研究方向为天体生物学 。 黄婷也是国内第一批天体生物学博士 。 黄婷说 , 柴达木盆地的干盐滩与火星上的蒸发盐沉积非常相似 , 主要成分都是盐 , 有一点湿度 , 可以形成微环境 。
一年前 , 黄婷在柴达木盆地花土沟大浪滩的一处干盐滩 , 挖开一尺厚的盐壳 , 经过两份试验样品的培养试验 , 分离出47株细菌和5株真菌 。
“这意味着生命在极端干旱、高盐、高辐射的环境下依然可以生存 。 ”黄婷分析 , 火星的古湖泊中有可能存在相似的生命类型 。